來源:北京日報時間:2025-09-22
□薛生

臨猗縣博物館展出的清代須彌座石獅 記者 劉亞 攝
獅子的原產地在歐洲中部。在距今大約5.5萬年到20萬年的時候,它們的分布區向東南方向擴展,首先進入亞洲,然后分成兩支:一支向西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再穿過赤道地區,蹤跡遍及整個非洲大陸,進化成為現代的非洲獅各亞種;向東的一支則通過敘利亞、波斯,穿過中東,再進入印度,成為今天亞洲獅的祖先。
華夏這片土地上,自古并沒有獅子的蹤影,獅子是被人為引進的。最早引進獅子,還是要追溯到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的那次著名事件。在我國史籍中,最早出現獅子的記載是《漢書·西域傳贊》,那里說到,獅子是張騫通西域之后作為“殊方異物”傳入中國的。張騫通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東漢順帝時,疏勒國王派使者到洛陽,向東漢朝廷贈送禮品,其中就有獅子。順帝見到這巨大而兇猛的野獸,頗感新奇,就命人把獅子安置在御苑內,加固鐵籠,還讓大臣們一起來觀賞。
漢代以后,獅子雖然通過人為途徑傳入中國,但多半作為貢品,數量極其有限,而且大多飼養在帝王宮苑之內,一般的平民百姓就只有耳聞,難得一見了。
獅子以其威猛的外形,在中國文化中最著名的形象可能就是守護獅,特別是守門獅了。在中國,獅子作為吉獸最初的職責也是守護,從東漢開始一直作為帝王公侯陵寢、宮殿的衛士。從宋代開始,獅子的形象逐漸世俗化,除了宮殿官府,私宅園林前也可以設置守護獅。
明清的守門獅都是雌雄成對,雙雙蹲坐門前,雄獅戲繡球象征權勢和一統寰球;母獅撫小獅象征子嗣昌盛,源遠流長。 (《北京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