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shè)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秋社:唐宋時期的豐收節(jié)

來源:齊魯晚報時間:2025-09-22

劉永加

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即將到來,在古代,人們也會用他們的方式來慶祝豐收,這就是秋社。

古時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人們在這兩天祭祀社神,社神也叫土地神、農(nóng)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這時農(nóng)耕開始,為祈求社神保佑,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們在這天舉行隆重祭祀活動。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這時正值新谷登場、百果爭榮的秋收時節(jié),人們懷著豐收的喜悅和感激之情,再一次舉行祭祀活動,以報答社神保佑。

社,是古代村民的組織形式,春秋時期每二十五戶為一社,到唐代演變?yōu)榘偌覟橐簧纭C總€社都有自己的社樹,有的是松樹,有的是櫟樹。所以社的名字就以樹來命名,出現(xiàn)了杜社、櫟社等。社日祭祀活動一般在“社樹”下進行,人們事先會在社樹下搭好社棚,供上社神,全村老少云集在社棚下舉行祭祀活動,還要有演出活動。據(jù)《荊楚歲時記》載:“社日,四鄰并結(jié)綜合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其胙。”祭祀儀式結(jié)束后,社民們便興高采烈地共享祭品,吃肉喝酒。大家和著打擊的樂聲,邊歌邊舞。

在唐代,鄉(xiāng)村農(nóng)民表達安居樂業(yè)的喜悅之情,秋社就是最好的載體,人們演奏樂器,跳起舞蹈,品嘗佳肴,暢飲美酒,在娛神的同時也娛樂了自己。為了歡慶豐收,各地秋社還要舉行賽會,除了演奏樂器、雜耍、跳舞外,還有賽大豬、賽大鵝等比賽,各家各戶把豬鵝宰殺后,擺在一起集中設(shè)祭,讓神明評比。據(jù)唐代《垣曲縣志》載:“秋成,村社饗賽報答神祇。盛集優(yōu)娼,搬演雜劇,弦管摴蒱,沉酣達曙,如魯人獵較,久而難變也。”唐代《大名縣志》也載:“秋報賽神多用倡優(yōu),辨雜劇,唱樂府,酒后耳熱,歌嗚嗚焉。”

唐代詩人王維《涼州郊外游望》一詩對此有所描寫:“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唐代涼州這么地處偏遠人煙稀少的地方,賽神活動都搞得這么熱鬧,可見秋社以及賽會在全國的普及程度。

唐詩人王駕《社日》一詩,是描述社日活動隆重喜慶場面最為生動的一首詩:“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詩人獨具匠心,含蓄雋永,用“春社散”“醉人歸”反襯出社日活動的熱鬧場面。

秋社到了宋代也是一個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參與其中,享受其中。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上說:“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貴戚。宮院則以豬羊肉、腰子、肚肺、鴨餅、瓜姜之屬,切作棋子片樣,滋味調(diào)和,鋪于板上,謂之‘社飯’,請客供養(yǎng)。”南宋大詩人陸游在《秋社》一詩中也寫道:“明朝逢社日,鄰曲樂年豐。稻蟹雨中盡,海氛秋后空。不須諛土偶,正可倚天公。酒滿銀杯綠,相呼一笑中。”

社日作為春祈秋報土地的節(jié)日,經(jīng)歷春種秋收的百姓更容易感受到節(jié)日的氛圍,因而民間的社日趨于狂歡化,在浩如煙海的宋詩中更是多有表現(xiàn)。北宋詩人梅堯臣《續(xù)永叔歸田樂秋冬二首》其一寫道:“坎坎擊鼓坐林下,醉去自有兒童扶。”

北宋詩人張耒《田家三首》其二則為我們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農(nóng)間的秋社圖,為了慶祝豐收,男女老少一起狂歡:“社南村酒白如餳,鄰翁宰牛鄰媼烹。插花野婦抱兒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飽不知夜,裸股掣肘時歡爭。去年百金易斗粟,豐歲一飲君無輕。”釀好村酒,烹熟牛肉,婦女頭上插著野花抱著孩子,老翁拄著拐杖蹣跚而行,都來感受節(jié)日的熱鬧。大家酣暢淋漓地喝酒,竟不知不覺到了夜晚,似乎還未盡興,足見民間社日的狂歡程度。

秋社與春社,既是一個指導(dǎo)耕種的時間,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jié),耕種時帶著期待豐收的美好愿望,秋收時得到稻谷飄香的豐厚回報,故而農(nóng)民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自然更為喜悅。(《齊魯晚報》)


網(wǎng)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quán)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務(wù)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