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7-14

夏縣宇達青銅文化產業(yè)園展出的指南車模型 記者 劉亞 攝
傳說黃帝和蚩尤大戰(zhàn)3年,交鋒72次,都未能取得勝利。蚩尤一會兒呼風喚雨,一會兒制造大霧,使得黃帝的軍隊常迷失方向。
在一次大戰(zhàn)中,蚩尤眼看就要戰(zhàn)敗,他又放出大霧,霎時四野彌漫,部隊深陷其中。黃帝十分著急,只好命令部隊停止前進,馬上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眾大臣都到齊了,唯獨不見風后,黃帝只好親自去找。
在一輛戰(zhàn)車上,黃帝找到了風后。只見風后獨自一人在車上睡覺,黃帝生氣地說:“都什么時候了,你怎么還在這里睡覺?”風后慢騰騰地坐起來說:我哪里是在睡覺,我是在想辦法。”接著,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對黃帝說:“您看,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轉而柄不轉呢?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現象,制造一種會指方向的工具,有了這種工具就不怕迷失方向了。”之后,由風后設計,大家動手制作,經過幾天幾夜奮戰(zhàn),終于造出了一個能指引方向的儀器。風后把它安裝在一輛戰(zhàn)車上,車上安裝了一個假人,伸手指著南方。然后告訴所有的軍隊,打仗時一旦被大霧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車上的假人指著什么方向,馬上就可辨認出南北東西。
從此,黃帝的軍隊再也不怕蚩尤的大霧了,人人奮勇爭先、驍勇善戰(zhàn),大家一鼓作氣終于打敗了蚩尤,打通了中原的道路,控制了黃河中游一帶。可惜風后卻在這場戰(zhàn)役中不幸遇難,黃帝悲痛萬分,親自為他選了墳地,把他埋葬在黃河以北今天山西芮城縣的趙村。后人又把趙村改名為“風后陵”,意為風后的陵墓。“風陵”也就是現在的風陵渡。(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故事》叢書)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