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二胡史話

來源:長江日報時間:2025-07-09

□田青

二胡,是現今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樂器之一,但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件樂器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因為名字里帶一個“胡”字。據說從唐朝開始,就有一種類似二胡的樂器叫奚琴,“奚(部)”也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和鮮卑族有關系。《樂書》中記載的奚琴,不是用馬尾弓來拉的,而是用竹片,“兩弦間以竹片軋之”。到了宋朝,沈括《夢溪筆談》里有一句:“馬尾胡琴隨漢車”。“馬尾胡琴”就和今天的二胡是一樣的了。

在北方,二胡基本上只是各個民間戲劇的伴奏樂器;在南方,除了一般的娛樂,二胡主要是在民間儀式中作為伴奏樂器。近代,二胡的發展與道教關系密切。道教分全真派、正一派。正一派的道士在民間俗稱“火居道士”,他們有自己的職業,或是手工藝者,或是農民,在業余時間給民間老百姓做法事、做齋醮,二胡就是民間火居道士手中的樂器。

大名鼎鼎的“瞎子阿炳”華彥鈞,其父就是無錫的火居道士,他的道觀叫雷尊殿。華彥鈞作為雷尊殿的一個小道士,吹拉彈唱無所不能,是一個天生的音樂家。

中國著名的音樂史學家、音樂學家楊蔭瀏先生也在無錫出生,從小喜歡音樂,小時候曾經跟一個叫穎泉的道士學習中國的民族樂器,后來也跟華彥鈞學過琵琶,但由于華彥鈞天性比較自由不羈,而楊蔭瀏的家庭很注重禮教,所以后來就不讓楊蔭瀏再跟他學習了。楊蔭瀏不但學過民間音樂,跟當時的昆曲大家吳畹卿學過昆曲,同時又跟美國傳教士學鋼琴、作曲、和聲,所以中外兼通。楊先生成為中國音樂史的奠基性作家,他的兩卷本《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至今仍是所有學習中國音樂史學子的必讀書目。 (《長江日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