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莉 菲時間:2019-11-28
金秋十月,在暌違學生身份十年之后,終于有機會再次重溫校園生活,到黨校參加為期兩個月的第七期青年干部培訓班。
參加工作以來,大大小小的培訓參加過不少,或提升理論素養,或強化業務水平,可時間最多也就是一兩周,這么長的脫產培訓還是第一次。
與想象中悠閑的學生時光不同,我們的課程安排時間長、任務重、節奏快、要求嚴。
如今,培訓已進行大半,可若要問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每天的忙碌,而是黨校余味悠長的清香。
清雅書香
學生時期,書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畢業后,忙于工作和家庭,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品讀一本書了。
幸好,還有堪稱黨員干部桃花源的這一方凈土。
黨校的課程安排全面且立體,我們的課程圍繞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既有理論知識解讀,也有當前形勢介紹;既有國際關系分析,也有港澳臺發展研究;既有傳統課堂教學,也有創新社會實踐。
有人問,學這么多課程,枯燥嗎?
那要感謝“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黨校老師們,把嚴肅認真和生動活潑完美結合起來,讓我們的課程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情感溫度。理論學習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如涓涓細流潤澤人心,不經意間就匯聚成知識的海洋。
書香,不只飄散在老師們的課程輔導中,還回蕩在我們的誦讀活動里。
記得我誦讀的那篇紅色家書《烽火母愛“趙一曼”》,至今回想起來仍難以平靜。我們年齡相仿,趙一曼烈士犧牲時,年僅31歲。身份相仿,都為人母親,也都是一名共產黨員,可她的精神境界令我自愧不如,高山仰止。“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在革命道路和嗷嗷幼子之間,一位母親用自己的生命作出了艱難的選擇。在念到她留給兒子的遺書時,我的聲音忍不住顫抖,抬眼看去,女同學們早已流下眼淚,連有淚不輕彈的男同學們也紛紛紅了眼眶。
英雄長已矣,但革命先烈們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頑強斗爭精神必將流芳百世,歷久彌香!
傳情墨香
文字回香,筆墨傳情。
培訓中,我們有不少“作業”,結合工作的發言材料、黨性分析材料、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等等。
令我訝異的是同學們對每一份“作業”的重視和用心。
通過這一篇篇文字和一場場研討,我們開始了解各行各業的工作,各個崗位的付出,以及各位同學立足本職為民服務的拳拳之心。原來,在每一個我們不了解的行業中,都有這么多人在默默耕耘奮斗著。
筆墨傳情,傳的是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工作激情;傳的是對人民群眾的初心和使命;傳的是青年干部的強國之志、愛國之情。
文字回香,每一篇文字就像是體現各行各業的一塊拼圖,共同展示了我市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概況。平日里,我們總是埋頭于自己的工作,如今同學們的文字帶我們走出本職,放眼全市,眺望遠方。
芬芳花香
十一月份的城市已罕見花開,可虎廟山上卻山花爛漫,芳香撲鼻。
因著黨校的調研課程讓我認識了一位用畢生精力追逐綠色夢的老人——高文毓。
高文毓曾是省水利廳水保所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做了一輩子水土保持工作,退休后沒有選擇輕松愜意地享受生活,而是做起了當代“愚公”,將荒山禿嶺的虎廟山變綠。
20年寒來暑往,山上每一寸土地都遍布他的足跡。人力、物力、財力,他把一切都撲在這座山上,這些年下來,他們一家為綠化荒山投入了40多萬元,光是三輪車就騎壞了6輛,所遭受的苦累與挫折更是數不勝數。
何為財富?除了幾間舊瓦房,高文毓幾乎沒有什么財產。可他臉上閃爍的神采無疑證明了他精神的富足。
如今,老先生還有一個新身份——“芮城縣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義務講解員。他用自己的故事,感染了近萬名黨員干部和中小學生,這其中,也包括我,包括我們。
雙十一后,在大多數人都在朋友圈討論搶購經歷的時候,我的一位黨校同學發了條高文毓講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短視頻,配文:人生在世,需要這種高于柴米油鹽的品質。
虎廟山上,82歲的老先生腿腳利索,滿面紅光,令人驚嘆,原來有信仰才是最好的“凍齡秘方”!
我們隨老先生共同攀登了綠意盎然的虎廟山,耳邊8000多畝樹林濤聲陣陣,鼻翼間漫山遍野的花朵搖曳生姿,吐露芬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