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娶媳婦蓋廈

來源:發布者:馮建民時間:2019-11-28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娶媳婦蓋廈,提起來害怕。”什么意思呢?聽我給你說道說道。

先說蓋廈。那個年代蓋廈不像現在有用混凝土現澆的框架式,有用木料做椽檁的磚木結構式。由于當時的條件限制,每家每戶蓋廈幾乎都要先打胡墼,就是脫土坯,即用硬雜木做成模具,填進黏土,用杵子搗實后摞起來晾干,壘墻用。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純用磚砌是很費錢的,僅靠生產隊年底分的那點“紅”,還不夠填牙縫呢。

打胡墼,沒干過的不知道,那可是個賣力氣的活,一般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才能勝任。年齡大的只是在一旁做輔助工作,倒騰倒騰土,灑灑水什么的,負責把打胡墼的土弄得濕干適度就行。

打胡墼光靠賣力氣是不行的,還要多生幾個心眼,手腳要麻利,用農村人的話講,就是干活要利灑,木木囊囊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它是靠數字來說話的。把式好的,一天能打一千好幾;把式一般的,一天只能打七八百,甚至更少。除此而外,還要保證把土坯摞好,要是摞不好,稍微有點閃失倒下來就會前功盡棄,出力流汗就白搭了。

打胡墼雖然是粗活,但也有講究。一般給模具里填土是三锨左右,用杵子搗五下左右。一塊胡墼講究三锨五杵子就要打好,因為每多填一下土多打一杵子都耽誤時間。從給模具里撒灰防粘到填土,用杵子打,用腳后跟搗實四角,再到上摞子,動作要連貫,一環套一環,決不能含糊。

誰家如果想蓋廈,就要提前把土拉夠,挑水滲好,利用隊里上工時人都比較集中時,跟隊長打個招呼,然后挑幾個平時干活手腳利索的,這打土坯才能正式開始。

被看中叫干活的人此時往往都有一種自豪感,盡管是情干,分文不取,但能被相中就充分證明自己平時人緣不錯,能力也不弱。再一個,在生產隊干上一天掙的工分收入,都不夠一個壯勞力吃一天,給人幫忙先不說活輕活重,這第一,有了人情;第二,一天三頓四盤子菜先能填飽肚子。

那個年代給人幫忙,是實打實地干,臟活累活搶著干,生怕人家看不起,背后議論誰誰誰干活愛偷奸耍滑。這“門樓子”要是倒了,那以后干什么都沒人愿意和你搭班子了。那時候,每個人都把臉面看得很重要。

當時蓋房,從備料,拉土,挖地基,打底子,筑墻,上梁,瓦房都是用原始的镢、锨,靠人工體力來完成,沒有丁點機械設備可依靠。所以,一個家庭的人情好壞,決定了蓋房的速度。大部分家里蓋房以后經濟上沒個三年五載是緩不過勁的。

再說娶媳婦。

房子蓋好后,孩子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村里那些能說會道的媒婆就利用閑暇時間去穿針引線,不是給姑娘找對象,就是給小伙說媳婦。一來成人之美,二來就是為了“跑個腿,吃個嘴”。彩禮要多要少,由媒人兩頭說合。雖然男女婚事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成功的概率和婚后的保險系數都遠遠大于現在。不過有一點和現在一樣,那就是誰家男孩子多了,這媳婦不但難說,而且女方要起彩禮來還更狠。有道是“家怕三分”,娶媳婦還真能讓你東拼西湊、四處借貸,提著褲子找不著腰哩。

我們兄弟四個,加上叔叔就五個(叔叔五歲時爺爺奶奶就去世了,是父母撫養大的),這娶媳婦能讓老父親折二十年陽壽。為了我們的婚事,把父母愁都愁死了。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勤儉節約、口挪肚攢愣是娶回四個媳婦。等四弟到了婚配的年齡,年事已高的父母實在無能為力了,沒辦法,不得不忍著心痛讓最小的兒子給人做了上門女婿。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雖然窮,但純樸善良,一家有事,百家幫忙,從沒有要什么報酬之類的。誰家孩子當了兵或者有了工作,鄉親們都要送上幾個自己平時舍不得吃攢著準備換油鹽醬醋的土雞蛋,說些叮囑話。小孩子放學、放假了也要去學雷鋒做好事,爭當模范,整個社會是一個人幫人、人敬人的良好氛圍。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家里蓋房子,都是有所準備的,基本上是錢準備得差不多了才計劃蓋房,而且不用去東跑西顛找人幫忙了。只需和包工頭聯系一下就行,人家大工、小工、施工機械一應俱全,一切建材也全有人送貨上門。只要給銀子,你說咋蓋就咋蓋,主家就是跑跑腿、把把關,聯系聯系材料就行了。

娶媳婦現在也興起了一條龍服務。從廚師到端盤子的,鍋碗瓢盆,大鍋小灶蒸氣鍋爐等,你沒有想到的,早有人給你想到了,一個大車全部家什就拉來了,而且來的都是常干的熟手,一到地方就麻利地支案搭鍋、生火切菜。樂隊也由原來的幾個人擴大到現在的一二十人,而且服裝統一,吹的吹,敲的敲,還有個指揮在前邊手舞足蹈地扭著腰。臨時再搭個臺子,后邊還立個叫什么LED的大屏,晚上還有熱鬧的晚會,盡管演員在臺上都很賣力,但院子里看的人卻沒有幾個。反正是過事哩,得有個響動,圖個吉利。左鄰右舍來了也就是擇個蔥,剝個蒜,貼個喜聯、窗花之類的,大部分人是圍著桌子四個一攤、六個一伙打撲克。到了飯點,由一條龍端盤子的負責把飯菜端上桌,不論大人小孩一人占一個位置開始就餐。大家吃完飯一桌桌杯盤狼藉,嘴一抹屁股一抬走人,各忙各的去了,只有少數親朋知己坐底,看需要干什么。

雖然現在干什么都方便了,但都是拿真金白銀說話,不像以前鄉里鄉親今兒個你給他幫忙,明兒個他給你搭手,有事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都給操著心,鼓著勁。雖然辛苦點,但家家都過事,誰還沒有個用人的時候?

現在不論家里蓋房或者婚喪嫁娶都比過去排場多了,氣候大了,但總覺得沒以前的熱鬧。

也許人到了一定年齡了都愛懷舊,但那個年代里人與人之間確實更重感情,更講義氣。那純樸的民風和濃濃的鄉情,啥時間回想起來,都叫人念念不忘……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