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1-26
■張 紅
老張玩抖音了!
這個消息在他所有的群里引起了“地震”。
老張,時年73歲,前年剛死了兒子,是個農村老頭。
這幾個標簽,讓你吃驚了吧!
說起來,老張老早就在城里打工,兒子在老家村里連門樓蓋了五間平房,一天都沒住,就在城里買了處小院,做了城里人。老張在城里為數不多的幾個小廠子打轉轉,看門帶做飯,吃住在廠子,過年也不去兒子那里,每個月的工資,抓藥買零嘴也夠了。
去年,兒子患病死了,患腦梗的兒媳被親家接回去了,孫子在北京工作,落單的老張就和女兒芳芳生活在了一起。
芳芳兩口子整天忙得不著家,老張接送外孫子、做飯,但閑散的時間還是很多。芳芳怕老張胡思亂想,就給了老張一部淘汰的舊手機,更換了他的老人機。
老張家算起來也是耕讀傳家。他爹做過國民政府縣級官員,過世的大哥和妹妹都是教師,二哥南下在大學工作。老張解放前也上過學,偶爾還能寫篇回憶文章。在芳芳的指導下,老張學會了玩微信,學會了分享。這老頭玩得不亦樂乎,你經常會收到他連續幾條鏈接,外加一句“別煩,學習中”和一個調皮的表情,讓你討厭不起來。同時,他不像七大姑八大姨那樣凈發養生內容,我們共享了老張的“節氣故事”、“中美關系”、“對臺政策”……
后來,老張喜歡上了拍照,把一張張好的照片發到朋友圈里,有寒冬接孩子的場景,有一枝春花,還有跳廣場舞的,配文也簡潔。
過年了,芳芳要給老張買新手機,老張不讓,他覺得手機能用就行了。再說女兒女婿帶倆孩子,掙錢不容易,自己怎能給孩子增加負擔呢!
周末,老張愛回村里,東家坐坐,西家嘮嘮,去地里轉轉,摸摸親手種的柿子樹,整理整理親人們的墳頭,而村里的景致都進入他手機圖庫。
秋天是個思鄉的季節,遠在成都的二哥想看老家,老張就從村頭開始拍視頻,邊拍邊說,這是誰家的娃,那是誰家的房,老槐樹還記得嗎……拍侄子的院子,老張會哽咽著說起曾經的老窯洞,爺爺養的牛。小視頻里,還有掉牙的老太太剝玉米,有曬得深紅色的柿餅,有新房子老房子……
芳芳讓人把視頻刻成光盤,寄到了成都,哥哥給弟弟打了一個鐘頭電話,手機都發熱了,老張的眼窩和心頭也熱熱的。
芳芳把老張的小視頻發到抖音,原汁原味的萬泉話,古老的村落,樸實的鄉民,遠去的風景引起了一陣“回憶殺”,那些游子紛紛轉發,老張成了網紅!
沒想到,小小的村莊也那么好看!原先笑話老張的村里人搶著聯系老張,老張騎個電動車,有空就回村。趙四娃放羊,他拍“快樂的牧羊人”;堂娃是廚子,他拍“村里的宴席”;嬌變家下果子,他拍“香噴噴的果園”……
粉絲越來越多,這樣的留言也越來越多:
老張,果子咋賣?
老張,有沒有烤全羊?
老張,我家要過事,聯系一下堂娃唄!
……
村里人感激老張,幫著老張把幾間平房內修了,安置了常用的家具,老張有家可歸了。
這可愛的老張,正是我的三叔。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