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古代的“暖手寶”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時間:2025-09-25

□陳秋霞

運城工藝美術館展出的暖手爐 記者 劉亞 攝

若穿越回古代,人們如何御寒取暖?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后宮小主們掌中的手爐,便是古代的“暖手寶”。

據《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介紹,唐代已開始出現銅手爐,供少數官宦人家使用。明清時期,手爐的制作工藝達到頂峰,出現了張鳴岐、潘祥豐、趙一大等制爐名匠。一般來講,手爐外形由爐身、爐蓋、提梁組成。

手爐可捧在手心或揣于袖內,爐內放燃炭,熱量從鏤空爐蓋散發出來。巧妙的是,爐中炭火炙熱而不燙手。

如何做到不燙手?手爐大多采用紅銅敲打錘揲而成,銅質純凈,打磨精細,內壁涂抹一層黑色物質作“隔熱材料”,因此爐中置炭火,而外壁卻不至于燙手,且耐溫持久。

爐中燃燒的炭也很講究。手爐燒的炭,是根據爐的大小和形狀特制的,燃燒緩慢。小小手爐捧在手上取暖,卻不會燒壞周遭物品,在私塾讀書,辦公,出門訪友,或乘車坐轎時都可使用。

手爐還有焚香的功能。古人喜歡將香料隨炭餅一并放進爐內,既能帶來融融暖意,又可怡情悅性?!都t樓夢》便寫道:“襲人……向荷包內取出兩個梅花香餅兒來,又將自己的手爐掀開焚上,仍蓋好,放與寶玉懷內。”

如此做工精美還實用的手爐,成為文人雅士的書齋清玩,冬季幾案上的常備雅器。很多銅手爐的爐身和爐蓋上的紋飾都具藝術價值。

爐身大多采用雕鑿和鏨刻工藝表現福祿壽喜、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等題材;爐蓋采用鏤空、鏨刻工藝制成各種幾何圖案及“梅蘭竹菊”“喜上眉梢”等吉祥紋飾,表達對生活的美好希冀。 (《中國新聞周刊》)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