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2-25
記者 王新欣
隆冬時節,聞喜縣薛店鎮的山巒被冰雪覆蓋,一片肅殺之景。
以前,冬天對于地處北垣上的薛店人來說,是無盡的嚴寒;現在,即便寒冷依舊,但薛店老百姓的心中卻是一片火熱。
這一切,得益于薛店鎮中藥材產業的蓬勃發展。
薛店鎮位于聞喜縣北垣東端,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降雨量400毫米,無霜期達300天以上,具有種植中藥材的天然優勢。目前,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8萬余畝,占耕地面積的95%,輻射帶動縣域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5萬畝,品種達20余種。
薛店中藥材品牌不斷被擦亮,中藥材產業在成為薛店鎮主導特色產業的同時,也不斷創新發展方式,為該鎮“開”出致富新“良方”。12月20日,記者來到薛店鎮,對該鎮中藥材發展的新方式進行了了解。
強化服務
支部領辦合作社
走進聞喜縣京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廠房內,工人們正對一批從外地拉來的關防風進行切片、分揀;廠房外,1000多平方米的晾曬場上,鋪滿了比手指還粗的關防風,一派豐收之景。
“這是從海拉爾引進的一種中藥材,三四年出一茬,具有解熱、止痛的功效,市場價較高,1公斤價格在200元—400元之間。”來自東北的中藥材客商張先生握著手中的藥材說。
張先生來自黑龍江,談及為什么不遠千里來到薛店鎮,他坦言,東北氣溫太低,他們過來就是租用晾曬場,順便用這邊的機器對中藥材進行加工,晾干后再運送到安徽亳州。
在薛店鎮,也有種植引進的品種關防風,不過規模較小。薛店鎮的中藥材品種主要是遠志、黃芩、柴胡,且享有“中華遠志第一鎮”美名,這也是張先生等人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的原因之一。
聞喜縣京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屬于薛店鎮北張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它的成立,離不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的推動。
“當時,為推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創建,省、縣共配套資金1250萬元,一部分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如硬化、綠化、美化、道路修建及排水設施建設等;另一部分用于產業發展,其中就包括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聞喜縣京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以及北張村藥食同源康養基地。”北張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薛國凱說。
據薛國凱介紹,聞喜縣京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占地15畝,包括1300平方米的車間和倉庫,設有中藥材加工區、晾曬區、倉儲區,目前主要進行中藥材初加工,包括晾曬、清洗、蒸煮、切片、烘干、色選等,年可加工黃芩600噸左右,柴胡、遠志各二三百噸。
北張村以黨建為引領,采用“支部+合作社”“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為村民提供中藥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合作社內的場地及生產設備,采取有償使用的方式,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不僅如此,合作社還帶動了全村5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

北張村中藥材加工車間內,村民在將藥材進行初加工。 記者 金玉敏 攝
北張村藥食同源康養基地則是北張村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而打造的另一個項目。
走進該康養基地,15個窯洞依次排列,一排排大紅燈籠高高懸掛,將晉南風情展露無遺。“這些窯洞都是當年知青們住過的,我們結合北張村的民俗風情進行翻新改造,將其打造成了一個以中藥材為主題的康養基地,滿足游客吃住游等需求。”薛國凱介紹說。
今年,北張村被省農業農村廳評選為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接下來,北張村計劃結合本村的孔夫子廟以及當地的紅色文化、土布文化、土陶文化、剪紙文化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讓人們因中藥材而來,享鄉村美景而去。
銷售升級
打開藥企市場
“這個時節,天氣雖然冷,但合作社的負責人干勁十足,有的去了安徽亳州洽談業務,有的去了其他中藥材種植區采購中藥材,村子里也很難見到閑人,連雇傭的工人有一部分都來自外縣。”薛店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于謙說。
走進薛店鎮溝渠頭村,才知道于謙所言不虛。
在聞喜縣楊戈種植專業合作社,幾名女工圍著火爐,一邊給遠志抽筒,一邊交談著。從她們的話語中不難判斷,她們對眼前這份工作還算滿意。
“我們是新絳縣橫橋鎮的,這邊有活兒,能掙下錢,所以就來了。”支阿姨的臉上洋溢著笑容。據介紹,合作社每天會派車接送她們,按天結算工資。
合作社負責人楊戈進入中藥材行業已有13年,楊戈的父親以前從事的就是中藥材收購,不過規模小,楊戈接手后,逐漸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
一開始,楊戈只是收購,不加工,利潤比較小,后來合作社對收購來的中藥材進行了初加工,利潤比之前高出了百分之十。雖然利潤有所提高,但初加工后,銷路主要是面向國內中藥材市場。藥企對中藥材質量要求標準高,有些藥企的內控標準更是高于國家標準,楊戈為此犯了難。
“藥企市場我一直想打開,雖然標準高,但我還是想嘗試一下。”楊戈說,“前年,我們第一次供貨給云南白藥公司,因達不到企業標準,中藥材全部被退回,損失萬余元。有了經驗后,我們合作社不斷提高中藥材加工標準,最終實現質量穩定,成為云南白藥的穩定供應商,緊接著又成為其他幾家藥企的穩定供應商,拓寬了銷售渠道。”
楊戈所謂的提高標準,即藥材含量、浸出物等均高于之前合作社加工的標準,且各項指標均已達到甚至高于國家標準。“聞喜縣楊戈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中藥材合格率高,同樣的價格我們更愿意與他們合作。”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此非常滿意。
據楊戈介紹,合作社不僅向村民收購中藥材,還種植有各類中藥材100余畝。目前,合作社的銷售渠道主要是各大藥企,銷售額每年可達5000萬元。
銷售渠道打開了,合作社的中藥材銷往了更廣闊的市場。隨著品質的不斷提升,口碑也越來越好,中藥材品牌不斷被擦亮。
靶向施策
實施“興藥”戰略
幾個月前,記者就曾到過位于薛店鎮的聞喜縣中藥材現代產業示范園,當時核心區只有一座觀賞平臺;這次再來,一座集觀賞、洽談、展示、培訓、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聞喜縣中藥材產業服務中心”已于核心區破土動工。
“之前的觀賞平臺,只能用于參觀,無法向外界更好地推介我鎮中藥材產業,我們計劃在此地建設聞喜縣中藥材產業服務中心,不斷強化中藥材科研科普、商務洽談、技術服務、交流合作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凸顯中藥材產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于謙指著眼前的場景說道。
為進一步貫徹聞喜縣委、縣政府“興藥”高質量興農戰略,薛店鎮在中藥材現代產業示范園區內建設聞喜縣中藥材產業服務中心。中心占地約678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446平方米,主體為兩層鋼架結構,中心頂部作為產業觀光平臺。
在中心一層,按照聞喜縣中藥材“發展歷史、現狀及規劃”的思路,設置“聚國藥精粹、弘興藥智慧、揚健康服務”3個板塊,集中展示聞喜縣中藥材的本地優勢、發展歷程;介紹當前中藥材產業總體布局、管理技術、加工流程、從業隊伍、營銷市場等內容;宣傳中藥材產業深加工、康養、旅游等發展方向和相關扶持政策。
在中心二層,則設置科研、洽談、展銷等功能區以及可容納200人的農業培訓中心,進一步增強中心的實用性。
站在中藥材現代產業示范園核心區遠眺,100畝黃芩試驗田盡收眼底。這是聞喜縣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聯合開展的黃芩規范化種植暨品質提升試驗項目,旨在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黃芩優良品種,為規范化種植打好基礎,逐步實現提質增效。
不僅如此,中藥材智能管理系統也已投入使用。在試驗田中間,可以看到3臺土壤檢測儀,能夠監測土壤的濕度、溫度、EC值。試驗田兩側,則安裝了數臺病害蟲捕捉儀、蚊蟲殺蟲器等,可以實現綠色防控。同時,這里還安裝了一臺氣象監測器,可以時刻關注天氣情況,并通過LED屏動態顯示氣象數據,保障藥農掌握第一手氣象情況。
“興藥”高質量興農,正在薛店鎮穩步推進。目前,薛店鎮年產黃芩250萬公斤、遠志135萬公斤、柴胡50萬公斤,中藥材相關產銷值達15億元,人均收入兩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薛店鎮黨委、政府還堅持“育特色、促轉型、富民生”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充分結合本地中藥材發展實際,全面打造“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和產業鏈條,做到靶心施策、精準發力。目前,成立了56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培育了600余人的中藥材經紀人,帶動從事中藥材產業的農戶達1200余戶,從事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的群眾達6000余人,占到了全鎮勞動力的95%以上,人均年收入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