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26
清晨6點鐘,夏縣中學操場紅色的塑膠跑道上,學子們開始了每天的早操,他們步伐整齊,口號洪亮,喊出青春的自信與熱情,展現出新時代高中生的風采。這是夏縣中學開展的激情早操的場景。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激情早操成為夏縣中學“激情教育”的縮影,也是夏縣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
每天早晨,夏縣縣城居民王瑜送孩子到新建路小學城北校區上學。這兩年,居住在夏縣縣城北部的群眾,家門口也有了一所好學校,孩子們能享受到更好的優質教育?!昂⒆幽苓M這樣的好學校就讀,多虧了政府新擴建的學校,是黨的好政策解決了我們的難題。”王瑜的話里滿是感激和滿意。

“奔跑吧·少年”運城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在夏縣盛大舉辦。 (資料照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夏縣,古稱安邑,文化底蘊深厚。去年以來,縣域教育不斷呈現新亮點、取得新發展。曾經需要翻山越嶺求學的孩童,如今在新落成的公辦幼兒園里綻放笑顏;昔日簡陋的校舍條件改善,城鄉學子通過智慧課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從高中升學率的普遍焦慮,到本科上線率的連年提升。在今年全市慶祝教師節大會暨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會議上,市委對夏縣教育給予肯定,讓夏縣這座小城的所有教育人倍感振奮,讓全縣上下對教育充滿了期望。
這一系列變遷的背后,是夏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錨定市委“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以及夏縣縣委“一園三區兩福地”建設目標,深耕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創建,全力抓實黨建引領“一優五抓”質量提升年行動的生動實踐。夏縣教育事業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從“跟跑”到“領跑”,走出了一條縣域教育從破局“突圍”到華麗蝶變的發展之路,開啟了現代化教育強縣建設的新征程。
黨建引領——
為教育發展立根固本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教育工作各方面?!毕目h縣委始終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位置,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關鍵問題,為“教育強縣”建設定調領航。在縣委“一園三區兩福地”發展大局中,教育被列為重要支撐,從政策傾斜到資源保障,全方位為教體事業賦能。
“既要解決‘有學上’的基本訴求,更要實現‘上好學’的品質追求?!毕目h教體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思路,從一開始就從是“實”出發,從“實”抓起。
緊跟縣委部署,夏縣教體局精準出臺《黨建引領強保障“一優五抓”質量提升年行動方案》,以“強黨建、優環境、抓隊伍、抓行風、抓基礎、抓質量、抓落實”為總抓手,細化28項具體舉措。局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夏縣中學、縣實驗中學等 20余所基層學校開展專題調研,既聽師生心聲,又解發展難題,推動“一優五抓”從藍圖落地為實景。
筑牢思想根基,為教育發展立根固本。夏縣將思想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構建起全方位的育人體系。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在實踐中,夏縣教體工委推進黨建工作的核心思路。全縣28個學校黨支部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完成支部換屆選舉及補選工作,選優配強班子,健全黨政議事機制,讓黨組織成為學校發展的“主心骨”。
強化隊伍建設,立足黨員隊伍梯隊建設長遠需求,持續深化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骨干教師“雙培養”工程。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先鋒黨員無處不在,黨員作用發揮無處不在,通過“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課”,在教學、班級管理、學生輔導等各個方面,讓先鋒黨員帶頭示范,當好夏縣教育發展的“領頭雁”,引領帶動全體教師共同進步,營造積極向上、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政教育,深入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該縣各學校自覺把思政課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將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等融入日常教學。
持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創新“N+思政”模式,新建路小學“體育+思政”的新型課堂模式受到了央媒的關注,泗交西溝小學建立“思政+軍事+體育”國防教育體系,被推薦申報省級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如今,從夏縣中學的“黨員示范課”、實驗中學的“黨員先鋒崗”,到新建路小學的衛夫人書法傳承、裴介中心校的介子推忠孝教育;從夏縣第二初中的航模社團、第二示范小學的“小作家”培養,到特教學校的鼓樂節目、尉郭中心校的勞動實踐,以黨建為“紅色引擎”的校園建設,正按照“一支部一特色”“一校一品”要求,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育人新路徑,為該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力。
資源優化——
讓教育向優向好邁進
全新的校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先進的教學理念,優質的教師隊伍,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堅持“五育”并舉……2023年新投入使用的新建路小學城北校區,經過兩年的運行,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的滿意度不斷攀升,如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
新建路小學城北校區改造提升項目是夏縣2023年十大“標志性牽引性”工程中的重大民生項目之一,是縣委、縣政府優化學校布局、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新校區所有教師均來自新建路小學,老中青結構配置合理,積極進取,銳意改革,守正創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真正把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真金白銀加大教育投入,比干啥都值!”這是百姓的心聲,也是該縣上下的目標和方向。近年來,夏縣堅持統籌施策,全面發力,加大教育建設力度,促進各級各類教育不斷向好向優發展。
實施“擴優提質”行動,推動8所鄉鎮幼兒園升級為市級一類園,全縣市級一類園達到15所。依托三級教研網絡,年初以來開展縣級專題教研8次、片區教研63次,形成了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堅持規劃與創建同步,撤并與擴優結合,去年以來,撤銷小學1所,教學點7個,新建路小學城北校區滿學位運行,啟動實施第二初級中學綜合教學樓和大門新建項目,實施第二示范小學等3所寄宿制學校改造項目,統籌推進薄改能力提升和校舍維修改造項目,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啟動第三初中新建項目,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擴大;全面落實校內減負、“五項管理”等政策,推動學生作業減量提質;扎實開展陽光大課間,全縣所有中小學課間休息時間由10分鐘調整到15分鐘,每天校內綜合體育活動時間達到2小時以上,有力保障了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校園是孩子們人生重要的成長基地,美麗的校園是他們美好的童年記憶。
“讓校園變美變亮,讓孩子們愛上校園。”夏縣教體局積極開展“四境“提升優環境行動。圍繞“敬、靜、競、凈”優化教育環境,推動環境與硬件雙提升。整治校園環境,構建“身心同護”體系。文化上,融合“五大文化”打造多元育人矩陣。硬件提升上,統籌校舍改造,建“一校一策”臺賬,實施環境配套設施提檔升級,規劃投入近400萬元。目前,各項舉措有序推進,為師生們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
“教育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夏縣教體局把民生實事作為工作落腳點,織密“惠民服務網”。今年以來,夏縣教體局在各學校實施圖書“漂流”工程,學校統一購置各年級學生必讀書目圖書進行班級流轉,目前已購置圖書3000余冊,總計為家長節省購書開支費用50余萬元;設立文印便民室,免費提供學習輔助資料30155冊,為學生節約費用50.5萬元;聯動社會力量捐贈校服、隊服等物資總價值約8453元,惠及1615名學生,設立29個校服循環站,回收校服免費給困難家庭學生,減輕家庭負擔。
一系列惠民舉措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受到廣大家長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
改革創新——
名校突破樹標桿
“要讓夏縣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眹@這一目標,夏縣教體局打出改革“組合拳”,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提質升級。在實踐中,注重改革創先,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在高中教育層面,采取學校資源整合、課程改革創新舉措,優化教育發展,不斷提高高中教育質量。在初中教育層面,實施城鄉教育共同體改革,采取“蹲點教研”與“流動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診斷與指導,不斷提升初中教育教學質量。
在強有力的改革措施加持下,今年,該縣中考高考實現了質的突破提升和量的有效增長“雙豐收”。
高中教育振興成效顯著。夏縣中學作為縣域高中龍頭,自2022年與夏縣二中兩校合并辦學以來,通過兩校師資整合、課程共建、管理同步,實現了教育資源的高位均衡。既保留原有辦學特色,又形成良性競爭氛圍。這一改革有效激發教師隊伍活力,顯著提升課堂教學和復習備考的整體效能,為2025屆高三高考成績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夏縣教體局不斷強化“名校合作、專家引領、培育尖優、整體提升”縣中振興管理改革,縱深推動夏縣中學與省市名校合作改革。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聘請專家團隊駐校參與教研和教學管理;實施“2+8”課堂教學改革,在與康杰中學聯盟辦學基礎上,與山大附中全面開展教師輪番跟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育干部輪崗交流等深度合作。今年暑期山大附中九科教研組長深入夏縣中學開展培訓指導,實現了與全市、全省最優高中教育資源的“全口徑”對接。今年夏縣中學實現了升學率的成倍增長,增幅穩居全市前列,改革成效充分彰顯。
“說一千道一萬,提高教學質量才是教育工作的主責與核心。家長們最在意的是,自家孩子的成績能不能提高,考上好學校才是最實際的考量”。夏縣中學學生家長李先生說。
初中教育改革多點開花。今年,全縣中考實現了特優率、優秀率、建檔率“三率齊增”。夏縣實驗中學牽頭建立教學共同體,以優質校帶動薄弱校,今年該校中考建檔率達 89.04%,遠超全縣平均水平;第二初中聚焦學生全面發展,航模社團多次在市級比賽中獲獎,成為素質教育典范。
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一個個抓點帶面的示范引領,讓名校效應帶動全面發展,讓優質教育覆蓋更廣,推動夏縣教育發展不斷升級。
優師強師——
打造高素質的教師強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夏縣堅持把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多措并舉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該縣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聚焦城鄉教育發展中的短板弱項,著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充分依托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才引進等方式為城鄉學校補充緊缺學科教師;實現了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培訓全覆蓋,不斷夯實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目前,在夏縣廣大中小學校,一大批熱愛教育、品學兼優的大學生投身夏縣教育事業,形成了老教師“傳幫帶”,年輕教師“學趕超”的爭先創優氛圍。
在師資隊伍管理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夏縣出臺了《夏縣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辦法》,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教育和有償補課專項整治,持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強化惠師政策。該縣堅持舉辦關心關愛教育行動,強化補充調配,通過“縣管校聘”為城區學校公開選調教師89名,跨校競聘上崗97人,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強化階梯培養,全年投入160余萬元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同時,今年暑期,對全縣校長隊伍進行了優化調整,校長隊伍平均年齡降低3歲,教育干部隊伍年齡、學歷結構更趨合理、發展更可持續。
黨建引領,教研強師,促進全縣教育干部隊伍建設更加高質高效。縣教體局在加強教研隊伍能力建設上持續發力,以“繡花”功夫雕琢教研團隊新面貌。充分發揮基礎教育教研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樹牢黨建引領導向,以黨員為先鋒模范,強化教研員的政治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教研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全縣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開展。
“按照這樣的提升速度,夏縣教育的未來大有希望!”這是市委對夏縣教育的肯定,也成為全縣教育工作者的前進動力。下一步,夏縣教育系統將以黨建為帆、改革為槳,在“教育強縣”建設的航程中持續前行,繼續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不斷創新思路、加大投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教育惠民為民的答卷。
本報記者 李宏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