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9-26
“晚風,9斤陽光玫瑰;苗苗,5袋雞心棗;糖寶,1袋雞心棗……”打開小雪副食店團購群,店主謝麗雪詳細記錄著團購信息。
1991年出生的謝麗雪,用社區團購的新玩法,讓60平方米的小店重煥生機。

整理快遞貨架
“爛攤子”有了新希望
2016年,謝麗雪盤下鹽湖區府東小區樓下一家60平方米的社區商店,面臨的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店鋪位置偏僻,周邊道路尚未完全打通,租金雖低但也意味著客流量天然受限;更棘手的是,前任店主經營不善,留下了“信譽差、商品次”的名聲,居民路過都很少進店。“當時手里資金有限,只能咬著牙接下這個店。第一步不是想著賺錢,而是先修復信任,和鄰里處好關系。”謝麗雪回憶。
最初,她延續傳統便利店模式,售賣零食、日用品等常規商品,可生意始終冷清。“以前總聽說實體店不好做,自己親身體驗才知道有多難。”謝麗雪無奈地說,周邊大型超市步行10余分鐘就可到達,線上平臺半小時就能送貨上門,價格還更優惠,小店的競爭力幾乎為零。最艱難的時候,店里一天的營業額連房租都難以維系。
為了盤活店鋪,謝麗雪嘗試接入快遞驛站業務,但受限于店面空間和個人精力,她只能承接一家快遞公司的包裹。雖然取快遞的居民偶爾會順手買點東西,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店鋪的經營困境。就在快要放棄時,一次閑聊,讓她看到了新的希望。
“那天,張阿姨來取快遞,抱怨網上買的青菜不新鮮,還說要是能當天買當天拿到新鮮菜就好了。”謝麗雪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句話里的商機——社區居民對生鮮、日用品有即時性需求,且對線上商品品質存疑,這正是線下店鋪的優勢所在。
她立刻意識到,做社區團購或許能讓小店“起死回生”:以店鋪為自提點,通過社群聚集訂單,主打生鮮、糧油等剛需品類,既解決居民“怕不新鮮、等不及”的痛點,又能為店鋪帶來穩定客流。
團購群有了新成員
“正好,前面有一家商店的線下團購做得還可以,我就在他那兒學習、取經。”謝麗雪說,她很幸運,商店老板手把手教她怎么做線下團購,還給她分享了不少團購合作商。
說干就干,謝麗雪開始大刀闊斧轉型。第一步便是調整商品結構,她果斷下架銷量不佳的零食、小飾品,將店鋪三分之一的空間騰出來,專門用于存放團購商品和生鮮食材。

分揀生鮮貨品
為了保證品質,她親自挑選蔬菜和水果。“生鮮是社區團購的核心,必須保證新鮮。我每天都盯著食材的品相,不新鮮的堅決不拿,寧愿自己虧點錢,也不能砸了招牌。”謝麗雪說。
貨源穩定后,如何吸引居民下單成了新的難題。她先從身邊的鄰居入手,挨家挨戶邀請居民加入社區團購群,最初群里只有20余人,且大多是取快遞時認識的熟面孔。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謝麗雪每天在群里發布商品實拍圖和檢測報告,還給出“不滿意包退包換”的承諾。有一次,一名居民反映買的雞蛋有破損,她不僅立即退款,還額外送了一盒雞蛋上門,用誠意贏得了第一個“回頭客”。
隨著口碑逐漸積累,群成員越來越多,從最初的20余人發展到后來的500人。謝麗雪還學會了用短視頻展示商品,比如拍攝食材處理過程、預制菜烹飪教程,讓居民更直觀地了解商品品質。
為了提高效率,她還優化了下單和自提流程:每天上午在群里發布團購清單,居民中午前下單,下午她根據訂單分揀打包,將商品按樓棟編號擺放,居民下班來取貨時,兩三分鐘就能完成核對。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孕婦,她還主動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哪怕只是一袋米、一把菜,也從不推辭。
便利店有了煙火氣
轉型過程中,挑戰從未停止。團購初期,訂單量不穩定,有時備多了貨會積壓,備少了又會缺貨。一次,她根據前一天的訂單量購入100公斤西瓜,結果當天突然降溫,訂單量驟減,剩下的西瓜只能低價處理,虧損了近千元。還有一次,供應商延遲送貨,導致部分居民的訂單無法按時交付,引發了不少抱怨。面對這些問題,謝麗雪沒有退縮,她建立了訂單統計表格,根據一周的銷量數據預判需求,減少庫存浪費。

查看線上訂單
為了增加顧客粘性,謝麗雪還想出了不少“新點子”。例如,舉辦“團購日”,吸引居民集中采購;組織一次線下活動,如親子烘焙課、美食分享會,居民在購物之余還能增進鄰里感情。
“商店在學校附近,陪讀的家長較多,客源流動也比較大。但我一直堅信,只要把控好質量關,價格公道,客戶一定會邀請好友或者鄰居加入我的團購群。”謝麗雪說。
如今,謝麗雪的社區商店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冷清的便利店,而是成為附近居民的“團購服務中心”。每天來取貨的居民不在少數,微信群里也總是熱鬧非凡,大家不僅討論團購商品,還分享生活趣事。
“現在店里每天的營業額還算可以。”謝麗雪笑著說,更讓她開心的是,曾經冷清的店鋪重新有了煙火氣,她也從“店主”變成了居民口中的“小雪”,成了社區里的“熟人”。
記者手記
在城市毛細血管般的社區里,傳統便利店曾是承載煙火氣的重要節點。然而,當電商浪潮席卷而來,大型商超與線上平臺雙重擠壓,無數社區商店面臨客流量銳減、利潤微薄的生存危機。
從瀕臨倒閉的傳統便利店,到社區團購服務中心,謝麗雪的轉型故事,不僅是個人創業的成功,更印證了傳統社區商店的新可能。
在數字化浪潮下,社區商店只要找準定位、貼近居民需求,用真誠的服務搭建起信任的橋梁,就能在新的賽道上煥發新生。正如謝麗雪所說:“社區商店的核心永遠是‘人’,只要把鄰里放在心上,用心做好服務,就一定能走得長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