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史書中的刮骨療毒

來源:中醫藥文化時間:2025-06-13

□段逸山

箭鏃 運城博物館藏 記者 劉亞 攝

我國古代戰事頻仍,弓箭是重要的兵器之一,因而遭受弓箭傷害的現象較為普遍。箭頭多用金屬制作,稱作箭鏃。為增強殺傷力,有的還在箭鏃上涂上烏頭的汁液,名為毒箭。時間一久,毒性就會在體內彌漫深入,因而必須盡快根除。刮骨療毒便是古人通常采用的根除之法,即拔出箭鏃,刮去毒液,敷上愈創的藥物。《韓非子·安危》就有“以刀刺骨”的說法,并把它與“以忠拂耳”對言:刺骨是為了治甚病,小痛在體,而長利在身;拂耳是為了救危國,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國。

關于刮骨療毒一事,正史中偶有記載。人所共曉的主人公是關公。據《三國志·蜀志·關羽傳》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骨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關羽忍痛無畏的英雄本色。為關羽刮骨療毒的醫生,在《三國演義》中便明指為華佗。這或許與華佗曾發明麻沸散有關。

 (《中醫藥文化》雜志)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