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時間:2025-06-11

古代騎兵陶俑 記者 劉亞 攝
在人類歷史上,騎兵創造了一個個傳奇:
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親率以騎兵為主的5000人,乘夜入袁紹占區,燒毀袁紹屯糧的烏巢,從而扭轉戰局,大敗袁軍,成為北中國霸主;
公元817年,唐中興名將李愬,率領騎兵頂風冒雪,“疾馳百二十里”,夜襲蔡州,生擒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雪夜入蔡州”一舉奠定了大唐的“元和中興”;
公元1171年,在中東蒙吉薩,年僅16歲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用不足500名騎士及3000步兵,大敗率領著精銳馬木留克軍團的穆斯林英雄薩拉丁,殲敵人數竟達30000之多;
公元1560年,日本戰國時代的軍神上杉謙信,在出陣關東之時,面對小田原北條氏的三萬五千大軍,親自率二十三騎沖陣,北條軍竟然望風披靡,全軍潰敗……
傳奇中的傳奇,無疑是在十三世紀橫行世界的蒙古鐵騎。軍事家成吉思汗,將騎兵戰術發揮到了極致,“百騎環繞,可裹萬眾;千騎分張,可盈百里”,堅韌強悍的戰力加上神鬼莫測的謀略,讓蒙古騎兵成為當時幾乎所有國家的噩夢。南宋時期的徐霆對蒙古軍閃電般的戰術用“來如天墜,去如電逝”來形容,而歐洲人描述道:“起初,只是地平線上三三兩兩的黑點,但瞬間,他們已經如黑色的旋風般呼嘯沖到你的眼前了?!睆奈与y河開始,帝國鐵蹄相繼踏過黃河、錫爾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伏爾加河、多瑙河和長江。一個崛起時人口不過百萬的民族,幾乎征服了當時已知世界的三分之二,達到了冷兵器時代武力擴張的極限。
直到近代,由于火器的大規模運用,騎兵的輝煌逐漸走向黯淡,一次次在火槍巨炮的撕咬下無奈地成為戰場上的犧牲品。
(《新京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