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晚報時間:2025-06-09
□胡建新
孫臏是戰國中期齊國人,早年曾與龐涓同習兵法,后來龐涓在魏國當將軍,因嫉妒孫臏才高而將其騙至魏國,然后捏造罪名加以誣陷,并施以臏刑(去掉膝蓋骨),孫臏由此得名。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兵8萬,由大梁(今河南開封)出發,北上進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無力御敵,遂向齊國求援。齊威王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救援趙國。戰事伊始,孫臏便向田忌提出“圍魏救趙”“批亢搗虛”等計策,趁魏國都城防務空虛直搗大梁。龐涓見大梁危急,便急速回兵,途經桂陵時遭遇齊軍截擊,大敗而歸。此后,魏國又出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孫臏又與田忌一起抗魏救韓。面對龐涓的10萬大軍,孫臏使出“增兵減灶”之計,第一天挖灶10萬,第二天減到5萬,第三天再減至3萬,自傲輕敵的龐涓誤以為齊軍傷亡慘重,于是丟下步兵,只帶少量精銳尾追齊軍,結果進入齊軍設伏圈慘敗而終,龐涓羞愧自刎。從此,魏國一蹶不振,孫臏卻因其指揮卓越而名揚天下。
孫臏與田忌堪稱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田忌因遭大臣鄒忌陷害而流亡楚國22年,直至鄒忌和齊威王死后,齊宣王才召其回國,并任職做官。相傳,孫臏也隨同田忌回到齊國,但此時孫臏年事已高,且早已厭倦齊國的政治生活,再也無心做官,便歸隱于莒縣甲子山一帶,以講學和著述終其天年,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原書早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了《孫臏兵法》竹簡殘本,經過精心整理,分為上下兩編,共30篇,約11000余字。《孫臏兵法》是以具體的動作性數字式敘事為篇名,如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月戰、殺士、延氣、十陣、十問、五名五恭、五度九奪等等,可謂獨具風格、饒有趣味。 (《今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