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04
楊文靜
高考倒計時,只剩個位數,十年寒窗苦讀成果如何,就看考場發揮。若您家有考生,想說句祝福的話;若你是考生,想給自己打打氣,除了“加油”還能說啥?不妨跟著古人學兩句。

一路連科 楊穿三葉
古人經常在衣服上描繪動物圖案,或者在建筑上雕刻文字,都是為了討個吉利。鯉魚,寓意魚躍龍門;喜鵲,寓意喜上眉梢;選龍或鳳的,寓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柿”與“事”諧音,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葵”與“魁”諧音,向日葵寓意一舉奪魁。
螃蟹與蘆葦組成的圖案啥意思呢?科舉制度中,殿試后由皇帝宣布登第進士名次的典禮稱為傳臚。甲科進士及第者的名單因用黃紙書寫,故名黃甲。偏巧有一種大蟹就叫黃甲,“蘆”又與“臚”諧音,因此,螃蟹與蘆葦寓意科甲及第,黃甲傳臚。
鰲是傳說中海里的大龜。據說皇宮石階前刻有鰲頭,狀元要站在此處迎榜,后來比喻占首位或居第一名,鰲頭紋就寓意考生脫穎而出,獨占鰲頭。
鷺蓮紋是鷺鷥與蓮花同時出現的題材,因“鷺”與“路”諧音,“蓮荷”又與“連科”諧音,鷺鷥與蓮花組合,寓意“一路連科”。

▲河東成語典故園“鯉躍龍門”雕塑
說起古代知名的河南考生,白居易得排第一。公元800年,白居易進士及第,兩年后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再過幾年又中制科,“十年之間,三登科第”。
白居易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明經出身,沒當過大官,他的長兄白幼文也一生是風塵下吏。自白居易起,老白家開始改換門楣——
公元805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考中進士。公元822年,堂弟白敏中登進士第,白居易心中歡喜,作《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其中稱:“自知群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他還在自注中說:“始予進士及第,行簡次之,敏中又次之。”白家弟兄三進士,可喜可賀!
成語“百步穿楊”謂人射技高超,出自《史記》,說楚人養由基善于射箭,百步之外射柳葉,百發百中。白家弟兄三個相繼科舉及第,便是“楊穿三葉”。
吃個粽子 一舉中第
北宋寇準寫過一首“三步詩”。說三步詩,得先說“七步詩”“五步詩”。
魏文帝曹丕曾命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間寫出詩來,如果寫不出,就要殺了他。誰知曹植真的七步成詩,結尾“本是(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了千古名句。
到了唐代,有個叫史青的人給唐玄宗上書自薦能詩,謂“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唐玄宗于是現場出題考他,他果然未出五步就吟出《除夜》一詩:“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來。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回……”后來,柳公權應詔賦《邊城賜衣》,唐文宗稱贊他:“子建詩成七步,爾乃三焉。”
以上幾位幾步成詩的時候,都是成年人,而寇準寫三步詩時,不過是個八歲孩子。據說那天寇家辦宴席,有人提議考考聰明的小寇準,于是讓他寫一首《詠華山》。小寇準一邊踱步,一邊構思,客人們在一旁默默地數著:“一步,兩步,三步……”四還沒數到,詩就作成了。
白居易中進士后參加“雁塔題名”,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那年他二十七八歲,已是進士當中最年輕的一位。如今,高三的勇士們不過十七八歲,倒是跟“年十九,舉進士”的寇準年紀相仿,既然相約山頂見,那就祝愿每名考生都能登上屬于自己的那座高山,見到小寇準詩里的絕美風光:“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端午節要吃粽子,“粽”與“中”讀音相近,古人認為吃粽子寓意金榜題名,那便祝愿考生們:吃個粽子,一舉中第!(《洛陽日報》)
本文圖片 記者 劉亞 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