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菩薩羅漢水陸圖軸:河東的宗教藝術遺珍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4-21

文物名片

主角:菩薩羅漢水陸圖軸

出生時間:清代

尺寸:縱120厘米、橫65.5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水陸畫作為古代寺廟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的宗教神像畫,起源于三國時期,盛行于金代至元、明、清時期,是“三教合一”背景下的民俗文化結晶。其題材廣泛,融合儒、釋、道三教內容,是傳播佛教教義、民眾信仰的重要載體。

這幅清代的菩薩羅漢水陸圖軸,絹本設色,縱120厘米、橫65.5厘米,經征集而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

畫面分上下兩層,布局精巧,層次分明,營造出莊重神圣的宗教氛圍。上層繪有歡喜地菩薩、難勝地菩薩、普賢菩薩、勢至菩薩等7位菩薩。菩薩們頭戴寶冠,冠飾細節豐富,鑲嵌著各式寶石,象征著超凡智慧與神圣地位;身著袈裟,袈裟的紋理線條流暢,色彩鮮艷且多樣,但又不失莊重,隨風飄動,盡顯靈動;胸前佩戴瓔珞,瓔珞的珠子圓潤飽滿,制作精良,璀璨奪目。他們姿態各異,有的手執獨特造型法器,有深刻的佛教寓意;有的雙手合十,神態寧靜祥和,流露著慈悲與智慧,更添華麗莊嚴。

下層描繪了14位羅漢尊者。他們神態豐富,形態各異,有的雙眉緊鎖、面容滄桑,似在沉思佛法的奧秘;有的面帶微笑、神態安詳,仿佛參透世間萬物;有的手持經卷,專注研讀,沉浸于佛法的博大精深;有的則手持禪杖,禪杖上的鈴鐺微晃,仿佛在以獨特的韻律勸誡著世人遠離塵世的紛擾。值得一提的是,羅漢們身旁還繪有老虎等動物形象。這些動物或溫順或威嚴,更為畫面增添了生動與神秘。每一位羅漢的表情、姿態及衣物褶皺變化都刻畫入微,盡顯清代畫師高超的技藝。這些羅漢持物不同,生動展現出修行中的不同狀態與心境,似乎每位羅漢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耐人尋味。

從繪畫技法看,此圖軸主要采用傳統重彩勾填法,線條剛勁自然,筆觸細膩精準,巧妙地勾勒出人物輪廓與服飾紋理,使人物躍然紙上。色彩運用上,以紅、黃、藍、綠為基調,鮮亮艷麗又相互協調,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如菩薩紅色袈裟與綠色瓔珞相互映襯,既突出主體,又營造莊重神圣氛圍。畫師還巧用色彩深淺變化表現人物立體感與層次感,讓畫面更加生動逼真。背景中的云朵層次豐富,不僅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更烘托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充分彰顯了豐富多彩的宗教內涵。

這幅圖軸展現了當時佛教在河東地區的廣泛傳播和人們的虔誠信仰,是研究清代河東佛教文化、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對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發展意義重大。它不僅展現了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還體現了菩薩、羅漢代表的不同修行境界和精神品質。畫面中眾多形象的出現,是宗教信仰的彰顯,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眾所周知,許多水陸畫因年代久遠、戰亂、保存不善等損毀或失傳,這幅清代菩薩羅漢水陸圖軸保存至今,實屬難得。運城作為水陸畫重要發源地和傳承地,一直重視對水陸畫的保護與傳承。當地政府和文旅部門通過加強文物保護法規執行、開展修復研究、舉辦展覽活動等,讓更多人認識這一珍貴文化遺產,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讓我們得以領略清代水陸畫的獨特魅力,感受古人對宗教藝術的執著與熱愛。 (記者 薛麗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