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1
韓喜申
上廉村,千年古村落。一個不大的村莊,卻遠近聞名。歷史的長河,淹沒了許多往事。然而,深刻的依然深刻,難忘的依然不忘,代代相傳,有口皆碑。廉頗,戰國末年趙國名將,在今上廉村屯兵鎮守,設置練兵場,習兵練武,軍威大振,以致于秦兵不敢東侵。后人將此地稱為“古廉城”。古寨的殘垣斷壁和練兵場遺址至今猶存。上廉村因廉頗將軍的威望名揚四海,廉頗將軍因鎮守“廉城”名垂青史。今朝,以上廉村為主軸,下廉、孫家城聯片成萬畝槐鄉、天下藥倉。
廉頗的神勇帶來上廉村的神奇,槐王嶺的神秘更使人難猜根由。上廉村水源缺乏、土地沙化貧瘠,嶺多平地少,地名反映地貌。二家嶺、槐王嶺等多地稱嶺。使人難解的是,多年來人稱槐王嶺,但那里卻空無槐樹,更別說有什么槐樹之王。也許是前人有先見之明、獨到之處,神算后人會栽槐致富;也許是先前有槐有王,后因歷史變遷而消失,現無法考證。“而今邁步從頭越”,槐王嶺里排排槐樹郁郁蔥蔥,挺拔向上,給人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那嫩綠的槐米,一枝枝,一團團,青翠欲滴。那是槐鄉槐民辛苦勞動換來的結晶,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鼓起錢袋子的寶貝。微風吹來,槐濤聲聲,歌唱槐米帶給人們的美好生活,更唱出了槐鄉人對槐米的深情厚愛。我在槐王嶺遨游,深深地呼吸著槐米濃香,我被槐鄉風光陶醉,槐樹伸出槐手向我招呼,把我擁抱。啊,那不是槐王嶺的槐王嗎?!那么高,枝繁葉茂;那么豐,槐米掛滿樹枝,豐收在望。它是樹之王,更是槐鄉槐民的企盼。我知道,樹再高,高不過上廉人擼起袖子發家致富的決心、砥礪前行的意志,枝枝團團槐米,是上廉人用汗水所換。我贊揚槐米的功能價值,我更贊揚上廉人勤勞忠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上廉村,位于縣城東北4公里,耕地面積4200畝,人口1300余人,4個居民組,種植中藥材槐米3800畝,被運城市果業發展中心認定為“槐米標準化生產基地”。2012年5月,國家林業局司長敖安強來上廉村視察指導工作,贊揚“上廉村的槐米產業園規模大,全國少有;品種質量好,大有希望”。由于上廉村發展特色產業,擁有槐米資源優勢,當地縣委、縣政府也將“上廉村種植槐米村村連片,使之成為2萬畝槐米生產基地軸心”列入稷山縣《“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規劃》項目。
在致富路上,由于受到土壤條件的限制,加之十年九旱,上廉村的步子邁得慢了些。2003年,國家開展退耕還林,上廉村條件符合。稷山縣林業局作了市場調查,認定栽植國槐前景不錯。槐米作為一種傳統藥材,具有一定效用,為不可替代的中成藥原料,可以煎湯代茶,可做餐桌美食,口感鮮嫩清香。這是一種機遇,機不可失,徹底走上致富路,上廉人等了太久太久。經村民商議,并請示有關領導后,支村委決定退耕還林栽植國槐。
認準了的路堅定信念邁步走。為了走實走好,科學引領,上廉村村支書薛軍和村干部李玉峰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建立技術夜校,開設國槐技術學習班。首先去全省農業最高學府山西農大請國槐專家教授來講課,使全村家家戶戶栽國槐,懂管理,成為有知識有技術的國槐栽培人。李玉峰的家,成為最早的槐鄉人家,家有6口人、18畝地,退耕還林栽槐樹15畝。十多年來,他的槐樹品種由最初的國槐,發展成雙季槐。新品種金槐,品質好、效益高,他準備嫁接再更新。在技術夜校,他學會了槐樹的嫁接、冬剪、增產灌根、施肥、噴藥以及采摘火候、晾曬等一系列技術。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他自己能做到的,也帶領群眾一起學,一塊兒做,配合薛軍,辦好槐事。現在,上廉村的槐農,在槐樹栽培、植保、采摘、晾曬方面個個是把式、人人懂技術。
上廉人勤勞節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擔當,艱苦奮斗,認準了的目標,勇往直前不后退。“月有陰晴圓缺”,槐米市場也并非一帆風順,常有波動,時高時低。低潮時,好端端的一斤槐米只能賣到四元錢。有些人坐不住了,甚至砍掉一些槐樹。而上廉人堅持堅守,沒有一人砍樹。成熟的農人深知,風雨之后現彩虹,有低必有高,市場就是在高低中擺動。槐樹,在上廉人眼里,渾身都是寶,槐米是寶中寶,槐葉、槐枝每斤可售到5角錢,積少成多,都是資源,大海不拒細流。在槐米豐收晾曬成問題時,他們把曾經的打麥場硬化,解了槐農的燃眉之急,還可做到細收細打不浪費。
薛軍為了方便村民釆摘槐米,將村里主要田間小路盡量打直硬化,修筑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極目遠望,綠海奔騰,波波綠浪,洶涌澎湃,一浪高一浪,激蕩向遠方。再細看近處,淺綠的槐米,搖搖曳曳,那是揮舞綠花在向我們揮手致意吧?一望無際的槐林,層林綠染,槐韻深深,槐濤聲聲。啊!槐樹,槐米,槐韻,槐魂。我眼前也氤氳著綠槐的氣息,染綠了我的愛槐之心。
今年的雙季槐、金槐槐米售價可觀,分別達到每公斤30多元和每公斤70多元。雙季槐7月10日左右收摘一次,9月5日左右再采摘一次,每畝可采摘150多公斤。上廉村3800畝槐米,效益可觀,人均收入過萬元沒什么問題。
上廉村,一個盛產槐米的古村落。廉城槐鄉,天下藥倉。槐米富槐鄉,槐鄉人家槐米情。站立天地間,情系棵棵槐,致富千萬家。說起致富,上廉人異口同聲:“感謝共產黨,黨的政策好,給我們指引致富路,才有了今天的小康生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