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傳統戲起家 現代戲登峰——我心目中的景雪變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1

周育德

在當代戲曲藝術的舞臺上,景雪變是很耀眼的一位。她演出的《山村母親》,是特別值得研究的一部好戲。

景雪變的藝術歷程,表現突出的特點,就是由傳統戲起家,演現代戲登上演藝高峰。

我所說的“起家”,是說藝術的起步和成家。在戲曲界,諸如蒲劇的任跟心、眉戶許愛英、秦腔的李梅、上黨梆子的陳素琴等,他們都是從戲曲“四功五法”的嚴格訓練中入道,從對前輩傳授的傳統戲的模仿起手,在演出傳統古裝戲達到一定火候時,成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萬人迷”,從而獲得實至名歸的榮譽,“文華獎”“梅花獎”等自然而來,令人們心服口服。

令人欣喜的是,這些藝術家并沒有在這些榮譽上停步,也沒有在傳統古裝戲上止步。他們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在“三并舉”方針指引下,在現代戲的演出實踐中奮發努力,大放光彩。他們不僅熱心表現現實生活,表現時代主題,而且成功塑造出新時代的新人物,把現代戲打造成一件件可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

我和景雪變初次相識,是在1996年。有一天,她從運城來北京,找到中國戲曲學院,來到我的辦公室。見面沒說幾句話,她就直截了當地說:“我要讀書。”我知道她是蒲劇名演員。1995年,她主演《關公與貂蟬》,獲得了第1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我問她準備學什么專業,她說:“我想學導演。不知能不能參加進修。”我一聽就很高興。我們學院導演系一直很歡迎有戲曲舞臺經驗的人士來學習。因為“演而優則導”是很好的藝術道路。沒有戲曲舞臺實踐經驗的人,想做合格的戲曲導演,是非常困難的。即使你演過話劇,想導演戲曲作品也有很多困難。相反,如果有戲曲舞臺的實踐經驗,再做戲曲導演,那就非常順暢。因為這樣的導演和戲曲演員之間有天然的共同語言。臺上的一切是熟悉的,所以在他們的手中,一個劇本很容易形成戲曲式的設計和構想。他們不僅會分析人物,挖掘主題,而且能指導演員的表演,甚至做身段功法的示范。這樣的導演,演員是非常歡迎的。戲曲界好幾位著名導演,就是戲曲演員出身。他們的成就,有目共睹。景雪變既然想學導演,我們當然很歡迎。當時我就和導演系主任商定,立即接受景雪變參加導演系的進修,給她安排了學習計劃和食宿生活。

我想,那時景雪變如果堅持從事導演,她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戲曲導演。但是,景雪變還是沒有做導演。可以理解,一個優秀的戲曲演員,怎會舍得離開戲曲舞臺呢?后來的日子,景雪變始終以演員的身份,奮斗在蒲劇舞臺上。她深有體會地說,戲曲演員學學導演也很有好處,至少可以比較容易地和導演對話,進行藝術上的溝通。

景雪變繼續做演員,還擔任了一些重要的職務。她擔任了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的副校長,還擔任著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的團長。這些工作她做得很好。她培養出全國戲曲小梅花獎演員五十余個,曾蟬聯兩屆全國第一,孩子們親切地叫她“校長媽媽”。不過,在擔任領導和管理工作的同時,作為一個優秀的演員,景雪變的夢想是要創作出多部優秀的作品。

一度創作是一劇之本。景雪變精心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劇本。景雪變本來是演傳統戲出名的。她演的《打金枝》《柜中緣》《宇宙鋒》《陰陽河》《火焰駒》《穆柯寨》《楊門女將》《竇娥冤》等古裝戲,都很精彩。她獲得“梅花獎”的演出劇目《關公與貂蟬》,也是一部新編的歷史故事戲。她完全可以再演一個類似于貂蟬或穆桂英的古代女角色,但是她決心一改戲路子,去塑造一個個性鮮明的當代女性,表現當代的生活。

她看好了原創的現代戲《山村母親》,后來的實踐證明這是正確的選擇。

《山村母親》的一度創作就很成功。這出現代戲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初期,一位山村母親為了兒子能走出大山開創新生活而不惜負重的一段艱難歲月……該劇反映了社會轉型期的城鄉人際關系,折射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個主題的現代意義是很積極的。它沒有樹立“高大上”的英雄形象,只是實實在在地描寫了一位平平常常的山村母親豆花嬸,但是生動而深刻地表現了城鄉差別突出存在的當今社會的世態人情。豆花嬸的形象很接地氣。她的行動和遭遇,沉重地觸及人的靈魂,引導人積極向善,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演出“現代戲”對景雪變來說其實是對自己的挑戰。她的目標不僅僅是要表現一個積極的現代主題,更重要的是把這出戲做成“戲曲”,做成一出可以和傳統戲相媲美的膾炙人口的“現代戲曲”。這個目標很輝煌,也很具體,要想實現它,需要克服種種困難,付出巨大的精力。

要想把一個“現代戲”的劇本做成“戲曲”而不是其他,必須遵循戲曲藝術的舞臺原則、舞臺精神,還要使用戲曲藝術的舞臺技術。否則,做出來的就可能是話劇加戲曲,或者是戲曲加話劇,或者就是話劇加唱。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說到戲曲藝術的舞臺原則,有一個高標準的表達,就是“有聲皆歌,無動不舞”。也就是盡可能把舞臺人物的語言音樂化,把舞臺人物的動作舞蹈化。戲曲演員從小受過“四功五法”的訓練,所以具備了這種音樂化和舞蹈化的技術條件。優秀的戲曲演員可以把這些功法做得出彩,甚至練出絕活兒。蒲劇的前輩們給現代的蒲劇演員留下了豐富多彩的絕技。景雪變的水袖功和擔子功就非常精彩。現實的問題是如何遵循這種舞臺原則,運用戲曲藝術的功法,來塑造現代人物。景雪變和她的團隊,看中了《山村母親》,咬定了《山村母親》,下定決心把它做成現代戲曲的精品。經過數年的努力,《山村母親》終于被做成一出可供人們反復欣賞的戲曲藝術品。

我第一次觀看《山村母親》好像是在2004年。該劇本的深刻人文內涵,和景雪變的精彩表演,給我留下了極為美好的印象。2007年,在蘇州參加第十屆中國戲劇節,我有幸再次觀看《山村母親》。那天是午場演出,觀眾主要是聽慣了吳儂軟語的蘇州市民。景雪變的演出太成功了,滿場的觀眾大為感動。豆花嬸的唱做念舞激起了蘇州老百姓的感情共鳴和強烈的藝術欣賞的沖動。演出結束,本該謝幕,可是大波的蘇州觀眾涌到臺口,鼓掌歡呼。他們很多人第一次真正接觸蒲劇這別具韻味的劇種,第一次感受到蒲劇的魅力,第一次知道遙遠的黃河邊上還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觀眾激動得流淚了,景雪變也流淚了。景雪變和蒲劇在千里之外的江南,遇到了知音。這種情景在戲曲現代戲的劇場里是很少出現的。景雪變當然獲得了“優秀表演獎”。其實,觀眾的欣賞和贊譽才是最大的獎勵啊!

《山村母親》的成功來自鮮明的當代主題,來自激動人心的人文張力,也來自整體演出所體現的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山村母親》的整體設計、每一段唱腔、每一個身段都是精心研究而努力做到戲曲化的,所以給觀眾留下獨特的藝術感受。十多年過去了,劇中的一些細節還牢牢地留在我的記憶中:忘不了豆花嬸唱著“順山風傳來了鄉親呼喚”,背著柴捆的那一個出場亮相;忘不了豆花嬸“靜悄悄離山村月牙相送”去參加兒子的婚禮,滿懷喜悅地趕奔幾十里山路的那個快步圓場;忘不了豆花嬸趕到酒店門口,“急切切有心進去看一看,哎呀呀,我已是死去的婆婆早成亡靈”,收住腳步的一剎那表情的變化;忘不了門里門外母子二人心靈的對話;忘不了豆花嬸給兒子家當保姆,受到心理不正常親家的歧視和懷疑,“月朦朧夢難成,各懷心事睡不寧”,半夜三更還得推著嬰兒車上場,滿腹委屈卻只能對著亡夫的相片傾訴。戲曲唱功的魅力是無可取代的。景雪變太會唱了,那一段段的唱詞催人淚下。景雪變太會做了,她有意識地把傳統的身段化作當代人物的動作。她的眼神和表情的變化,都是戲曲化的。夸張之中又是那么合情理。她在擦窗戶時,甚至化用了蒲劇《掛畫》的椅子功,使觀眾叫絕。

《山村母親》太精彩了。豆花嬸所到之處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還有了追隨不舍的“追星族”。有一位烙煎餅的師傅尚鴻升成了《山村母親》迷,豆花嬸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的煎餅攤也取了一個招牌,叫作“山村母親煎餅”。“山村母親煎餅”成了蒲劇《山村母親》的廣告詞,也給尚鴻升帶來不少的利潤。

《山村母親》值得研究的話題很多。這部現代蒲劇的成功,再一次證明戲曲“現代戲”確實已經步入成熟的階段。《山村母親》不像有的戲劇新作獲獎即封箱那樣短命,它是可以常演不衰的優秀保留劇目,是人民需要的藝術品。《山村母親》所代表的戲曲現代戲的成功,說明戲曲現代戲的創作離不開藝術家的誠心參與。

《山村母親》是一出深受民眾歡迎的藝術品,景雪變和她的團隊就理應獲得相當的榮譽。繼2007年景雪變獲第十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之后,2009年,《山村母親》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2011年《山村母親》榮獲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2012年,景雪變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山村母親》獲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2013年,景雪變榮獲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2016年,景雪變主演的戲曲電影《山村母親》參加第十三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景雪變獲“最佳女演員獎”。《山村母親》還榮獲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新片獎”。2017年,獲首屆中國戲曲電影“十佳優秀戲曲片獎”,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這一系列的榮譽,都是實至名歸。

在《山村母親》出臺之前,景雪變自己可能也不會想到她會在戲曲現代戲的舞臺上,一步步攀上戲曲藝術的高峰。她的成功再一次證明戲曲現代戲是大有可為的。

值此景雪變從藝五十周年暨《山村母親》演出2000場之際,我謹祝她在蒲劇舞臺上有更多更好的藝術創造。

(作者系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