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0
文/本報記者 董戰軒 圖/本報記者 金玉敏
糧穩農安話豐年,匠心巧手贊盛世。7月16日、17日,由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支持,運城市委、運城市政府、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聯合主辦,運城市農業農村局、永濟市委、永濟市政府等聯合承辦,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山西省分行協辦的“郵儲銀行杯”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在永濟市成功舉辦,一場傳承農耕文明、厚植鄉愁根脈、傳遞豐收喜悅、添彩鄉村振興的小麥文化盛宴在河東大地華彩綻放。

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推介與頒獎大會現場
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以“黃河岸邊尋麥香,大國農匠促振興”為主題,突出展現面花技、河東韻、鄉土風、黃河情,在持續加強鄉村傳統技藝技能傳承、活躍鄉村文化的同時,為運城加快現代農業強市、種業強市建設步伐,打造運城農業城市名片,奮力開創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蓄力賦能。

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啟動儀式現場
“大國農匠”云集河東
巧手雕塑“盛世繁花”
小小一團面,經過和面、發面、蒸制、捏花、插花、上色等工序,結合揉、捏、搓、按、點、切、剪、刻、挑等技法,一件件造型生動形象、色彩鮮艷奪目、民俗氣息濃郁、制作精巧細膩的面花作品經過選手們的精心雕琢,脫手而成……7月16日上午,隨著與會嘉賓共同按下啟動鍵,為期兩天的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決賽拉開帷幕,來自北京、河北、河南、陜西、山東、山西等省(市)的40名選手經過層層選拔,會師決賽。
面花作為一種民間生命力極強的造型藝術,生長和扎根于民眾生活,已成為民俗風情的一種表現方式。伴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熱潮持續升溫,面花制作這項賡續千年的“老手藝”逐步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項目集中簽約
運城小麥種植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漢代至宋代,河東地區已逐步成為全國主要的小麥生產區之一。古老的小麥文化和面花傳統技藝在河東大地綿延千年,傳承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進步,煥發新的活力,綻放新的光彩。
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決賽聚焦面花制作這一傳統技藝,共分為手工現場制作和作品展示介紹兩個環節。每名選手在展示和介紹代表本人最高水平和成就的一件面花作品的基礎上,以“盛世繁花”為主題,在規定時間內制作一件體現鄉村生活氣息、寓意豐富、主題鮮明、謳歌時代的面花作品。
通過激烈的角逐,劉麗麗、原梅等17名選手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李明軒、謝強、朱海丹3名選手分別榮獲最佳創新獎、最佳傳承獎、最具影響力獎。“能參與比賽并獲獎,我非常高興!我會繼續鉆研面花制作技藝,不斷探索創新,主動擔當起傳承面花制作技藝的責任,培養更多的傳承人,創作更多題材豐富、生動傳神的面花作品,讓傳統‘非遺’連接現代生活,讓廣大群眾共享‘非遺’魅力。”榮獲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一等獎的河津市面花制作藝人原梅告訴記者。

匠心雕琢
專家學者聚首運城
以麥為媒共謀“糧”策
7月16日下午,作為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的一個重要環節,以“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22運城優質旱作小麥發展論壇在永濟市召開。
“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的一大傳統技術特色,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路子,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使有機旱作農業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品牌。”習近平總書記于2017年6月在山西視察時的重要指示為我省現代農業尤其是有機旱作農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由此,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運城有機旱作農業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運城市堅持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以旱作為技術路徑,以有機為產品方向,堅持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積極探索實踐,使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在運城邁出堅實步伐。從點上突破到面上推廣,從先行先試到標準規范,從單一技術支撐到技術體系不斷完善,運城市走出一條生產生態相融、高質高效共存的有機旱作農業之路。
論壇期間,原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黨組書記高鐵生,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中國小麥育種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景蕊蓮,小麥栽培專家、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楊武德,山西省小麥品種審定委員會主任、山西農業大學棉花研究所研究員張建誠,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所長姬虎太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優質旱作小麥的育種、栽培、加工,旱區小麥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小麥產業的發展方向等相關內容作了交流和研討。大家立足運城優質旱作小麥發展實際,討論如何實現從種源出發,實施旱作條件下的“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共謀種業高質量發展思路、共譜品牌強農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借此論壇還舉辦了運城特色面粉推介、“運城花饃”推介等活動。

糧穩農安喜話豐年
風勁帆滿攜手振興
7月17日晚,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推介與頒獎大會在永濟市鸛雀樓廣場舉行,這場以麥會友、增進友誼、共謀發展,增強運城小麥產業競爭力、提升運城在外形象的盛會被推向高潮。
大會在鏗鏘激揚的《絳州鼓樂》中拉開帷幕,永濟道情戲《黃河人》、歌伴舞《我是山西運城娃》、臨猗桌子戲《黃河流過咱門前》、歌伴舞《這里最早叫中國》等文藝節目穿插其中,藝術地呈現了底蘊深厚的河東農業文明。
在與會嘉賓和觀眾的陣陣掌聲中,17名分別榮獲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一二三等獎及最佳創新獎、最佳傳承獎、最具影響力獎的選手依次上臺領獎。來自陜西省咸陽市的“00后”選手李明軒,以其精心雕塑的面花作品《春夏秋冬》榮獲了本次大賽的最佳創新獎。“面花的技藝與其所代表的文化同樣重要,理解了傳統,才能談創新。”7歲就開始接觸面花制作技藝的李明軒希望用年輕人的思維為這門古老的技藝增添新的活力。
近日,在綜合考量種植面積、糧食產量、耕作方式、糧食質量等因素的前提下,我市從眾多種糧大戶中優中選優,評選出了肖波、晁貞良、谷王學、胡天妮、張文燕、賈俊杰6位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成績突出的種糧大戶。大會現場,6位種糧大戶走上舞臺,接受表彰。“作為運城市最年輕的種糧大戶,我希望能影響更多年輕人選擇回鄉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年僅32歲的種糧大戶賈俊杰在領獎時激動地說。
糧食喜獲豐收,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也離不開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作為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的協辦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山西省分行通過強有力的授信服務支持,為不斷夯實“三晉糧倉”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山西省分行為胡天妮、賈俊杰、撖曉東、梅麗軍、解云仙5位種糧大戶、種業人物、面花制作技藝傳承人現場授信。
有了政策推動、資金牽引、產業帶動,運城市的一二三產正在得到深入融合。為此,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北京工美集團、運城學院、運城市農業農村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運城市分行將共同在運城學院成立“大國農匠·面花制作產學研基地”,通過設置固定場所存放面花作品,引進面花大師,拓展小麥加工產業,進一步推動運城的面花產業化發展和運城小麥產業的產學研融合。當晚,大會為“大國農匠·面花制作產學研基地”授牌。
強強聯合,是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當晚,運城市政府分別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山西省分行、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北京聯合大學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山西農業大學、山西開放大學和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藝品廠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各單位將從金融服務、文創產業、人才智庫、科技支撐等領域與運城市構建多領域、深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助力運城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花式扯面”“長壽一根面”等面藝絕技表演凸顯了“運城面粉”的優良品質。近年來,芮城小麥、夏縣小麥等5家小麥生產主體和平陸面粉、聞喜面粉、芮城面粉、絳縣面粉4家面粉產品通過了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總認證面積達2.4萬畝,產量達8629噸,為運城小麥產業提檔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加上“萬榮小麥”被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授予“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運城小麥已經初步形成了“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發展矩陣。當晚,大會為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聞喜縣文典祥隆面粉廠、山西晉達康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獲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證的“萬榮小麥”主體萬榮縣農業農村局集中頒發了證書。
打好“文化牌”,唱好“經濟戲”。我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和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決扛起穩糧保供政治責任;持續加大“運城小麥”“運城面粉”品牌宣介力度,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秉承創新、開放、共享的理念,保護傳承農耕文明,持續提升節會的層次,努力把小麥文化節辦出特色、辦成品牌,帶動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運城貢獻。
編后語 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暨第二屆運城小麥文化節在我市成功舉辦,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講話精神的創新舉措,是我市舉辦“慶豐收 迎盛會”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一。該節會的成功舉辦,可以說為全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打了頭陣,開了好頭。此次活動在拓展小麥產業鏈、提升糧食價值鏈、傳承面藝文化遺產功能價值、弘揚農耕文明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作了積極的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黃河岸邊尋麥香,大國農匠促振興。我們有理由相信,借助此次活動成功舉辦的東風,我市將挖掘河東“麥香味”,擦亮“運城花饃”金字招牌,大力推動小麥產業鏈轉型升級,把小麥文化節打造成為助推我市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鄉村文化建設最具辨識度的“新高地”,營造城鄉共慶豐收、共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良好氛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