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8-03

幕后的張萍苦練戲功
引言
張萍,主工小旦,師從著名蒲劇藝術家武俊英老師,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酷愛戲曲,6歲便能唱武俊英老師的《送女》,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俊英”,有著豐富的歌唱和表演功底,才藝表演堪稱一絕。她主演的劇目有《玉蟬淚》《火焰駒》《蘇三起解》《娘心》等。
后,她又學習二胡、電子琴、司鼓等樂器,最拿手的是自打自唱,曾榮獲三門峽戲劇大賽表演獎、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獎、中國戲劇紅梅大賽選拔賽金獎,2012年至今,開始兼職婚禮主持人,是當地婚禮司儀男轉女型第一人。
2016年,她受邀參加河南省首屆戲迷春節聯歡晚會,2017年參加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全國青年戲曲演員擂臺賽,以一段《西廂記》成功晉級全國十強。
2017年,受中央電視臺的邀請,她和5歲的女兒張洋溢一起參加了《快樂戲園》節目。母女倆演的是蒲劇傳統經典劇目《三娘教子》,有趣的是,小小女兒扮演三娘,而媽媽張萍則給女兒扮演兒子,母女倆的表演一經播出,受到了觀眾的廣泛喜愛和好評。
□曹皂典
自打自唱悅人目
張萍出生在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底董村一個普通的農家,現為河南省三門峽市蒲劇院一名演員,三門峽戲劇協會會員。三十多年來,她戲入心海、情系舞臺,用心學唱、用情演出,一直活躍在黃河流域戲曲舞臺上。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愛情戲劇劇本,敘寫了書生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劇中《長亭送別》,講述了崔鶯鶯十里長亭送張生進京趕考的別離場景,反映了自由愛情與封建禮教的尖銳矛盾。
張萍憑借著過硬的綜合素質,把蒲劇《西廂記》演得典雅、大氣。她的舞臺呈現,品位高雅而又充滿生命力,將傳統藝術和現代精神結合得恰到好處。
她的“拿手戲”是自打自唱。小時候她經常跟著家人搞慶典演出,14歲就學會了自打自唱。二十多年來,她的自打自唱《西廂人去》,唱紅晉陜豫,為蒲劇藝術增添了一道艷麗的色彩。
在公園、學校、鄉村、企業以及公共場所,人們總能看到她的自打自唱。她所在的蒲劇團有時也在開演之前,把她的自打自唱列為重要段子,加演在戲前,給觀眾送上一道特別的文化大餐。
含悲忍淚唱母愛
《滴血的母愛》根據真實案例編創,表現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重大社會命題。該戲講述的是:高三學生趙耀強因嫉妒同學劉向輝而大打出手,在爭斗中身亡;趙耀強的母親楊秋蘭發誓要替兒子報仇,但很快聽說眾多鄉親、師生聯名寫信給法院要求對劉向輝輕判;接著,在獄中的劉向輝托同學給楊秋蘭送去一紙書信,再三懺悔并希望早日服法贖罪;這時,楊秋蘭才認識到由于自己平時對兒子耀強的溺愛,養成了兒子霸道的個性,最終導致血案的發生;楊秋蘭在經歷了痛苦的情感歷程之后,終于在法庭判決的關鍵時刻,主動要求對劉向輝輕判;楊秋蘭轉去墓地向愛子傾訴衷腸,卻不期而遇淚汪汪來真情“贖罪”的向輝母親,兩腔母愛,兩眼悲淚,“月光下兩顆心同在抖顫,兩個娘一腔淚同苦同酸”體現了偉大而“滴血”的母愛。
“一句句心聲吐真情顯現/一滴滴熱淚灑感地動天/一片片愛子情披肝瀝膽/一句句撫傷痛悔恨萬般。”正是戲劇里這樣的精華字句,一次又一次加深了張萍對偉大母愛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認識。
2017年,她報名參加了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節目。雖然之前在舞臺演出的經驗不少,但在全國觀眾面前表演她還是首次。
為了做好備賽,張萍得到了武俊英的單獨指導,從唱腔到身段、從服飾到心態,她在武俊英的輔導之下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尤其是在參賽前一個月,她吃住在老師家里。老師每天給她做飯,教她動作和發音訓練。晚上,老師就把洗臉水早早給她打好,把夜餐放在她的床頭。
參賽時,武老師全程陪伴。張萍把《滴血母愛》的唱段,唱響在比賽的大舞臺上。因為深得“俊英腔”的精髓,她的演唱讓評委們贊不絕口,直接晉級總決賽。
最終,她成功晉級全國十強,榮獲第三屆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大賽山西選拔賽金獎。
武派戲曲細承傳
作為武派戲劇傳承人,張萍始終用心去演,用情去唱。師傅武俊英經常與她同臺演出《玉蟬淚》。張萍的心中,觀眾至上,戲比天大,她很低調,但對藝術很較真。她主演《蘇三起解》,一個個悲憤含冤的表情,把蘇三這個人物演繹得淋漓盡致,堪稱《蘇三》全劇最感人的一場唱段。
有次,她在上臺后感到脖上扣的枷鎖出現問題——沒有系好。如果那刑具一旦脫落掉地,戲就會被演砸。面對舞臺上出現的緊急情況,她迅速采取果斷措施,一手向后扶著刑具。幾十分鐘的舞臺演出完美無缺,臺下觀眾掌聲一片。這就是一個演員的擔當和標桿,這就是一個戲劇人的舞臺藝術魅力。
除了《蘇三》被她演繹得動人心扉外,她把寬容送給演員,把敬畏留給戲劇,她在舞臺上緊急處理戲情,也堪稱全場演出里最感人的一場。
今年5月的一天,她的劇團在三門峽交口一個露天舞臺演出,一天出演三場,烈日當空。她主演《火焰駒》里的黃桂英,早上十點開戲,她披麻戴孝,跪在地上,頭頂烈日含淚唱起《打路》,那段時間她咽炎復發,嗓子難受。
為了戲,為了觀眾,她的一片真情灑在鄉村舞臺上。眼中的淚,臉上的汗,一場下來喝水一碗。正是:頭頂藍天灑熱汗/誓為群眾送大餐/早上開戲正十點/烈日炎炎映臺前/露天舞臺激情演/火焰駒里似火焰/文藝會議剛開完/群情如潮有三團/高歌引領闊步前/文化傳承重肩擔。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