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讓多彩的關公文化助力新時代——紀念關帝誕辰1859周年系列活動綜述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7-31

關帝“四好圣訓”書法展一角 

關帝圣像巡鄉里現場 王捷 攝

烈日炎炎,但絲毫沒有影響人們的熱情;虔誠祭拜,獻上的是大家最誠摯的心。7月25日~26日,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8000余名關氏后裔、關帝信眾及游客,齊聚運城解州常平關帝家廟,共慶關帝誕辰1859周年。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傳承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關公信俗”,讓“關公信俗”活起來,更好地服務“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舉辦了此次紀念關帝誕辰1859周年祭祀活動暨常平第五屆廟會。

身教重于言傳。祭祀活動上,一個個直抵人心的場景,以生動、有力的方式,讓人們深深感受到關公精神的強大能量,也讓這次慶典,在新時代下將關公文化解讀得更加鮮活、具體。

□記者 王捷

一場群眾參與的盛會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關公“忠義仁勇禮智信”的精神內核,將其作為自己的一種文化信仰,并加入祭拜關公、弘揚關公精神的行列。常平是關老爺的出生地,是關公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也正因此,每年的關帝誕辰慶典活動,都會有近萬名群眾慕名前來,敬獻關公,祈禱平安。

盡管25日的開幕式及26日的祭祀盛典,都是在早上八九點鐘舉行,室外溫度已高達三十七八攝氏度,但參與活動的人們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一大早,家廟前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前來買票的游客絡繹不絕;開幕式還未開始,鑼鼓隊、舞龍舞獅隊等表演團隊早已準備就緒,有的人還時不時練習著自己的步伐,只為盡可能完美地完成即將進行的表演;關氏后裔及信眾們組成的團隊,也早已整齊列隊,懷著敬意,坐在常平廣場的觀眾席上,靜待盛典開啟;“關帝巡鄉里”時,頭頂烈日,浩浩蕩蕩的巡游隊伍緩慢而又有秩序地前移著,所到之處圍滿了游客和信眾;祭祀盛典舉行時,一個又一個祭拜的隊伍,上香、行三拜九叩禮,虔誠地向關老爺獻上自己的敬意……

來自山西、河南、廣東、新疆、遼寧、上海、貴州、深圳、臺灣以及馬來西亞等地的關氏后裔、關公信眾及游客們,共計30多個祭拜團隊,連同周邊群眾的廣泛參與,讓兩天的紀念活動,盛況空前,熱烈感人。

常平廟會始自2015年,全村父老鄉親和周邊信眾積極參與。雖然是大家為紀念關帝誕辰舉辦的民間活動,但因有關公文化的旗幟,已吸引了來自河南、山東、陜西、河北、內蒙古等地客商信眾紛紛加盟。今年是第五屆廟會,規模越來越大,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

據常平村關公廟會組委會主任于臘蟲介紹,今年參加活動的有海內外關公忠實信徒、常平周邊20余個村8000余人。他們還邀請了河津舞龍隊、舞獅隊、百人鑼鼓隊、百人軍鼓隊助威助興,希望讓常平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常平,弘揚關公精神,傳承關公文化。

祭祀典禮上,坐在臺下的李女士格外聚精會神。她是常平村的村民,每年遇到這種大型文化活動,她都會和家人一同過來。她說:“作為家鄉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關公精神傳揚出去。參與活動,既是一種對關公文化的領悟學習,也是表達我們內心支持的一種形式。”

群眾參與的熱度、廣度,讓大家看到了關公“忠義仁勇”精神的凝聚力。他們的參與,不僅是對關公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關公文化的宣傳。

一次展現民俗的契機

紀念關帝誕辰周年慶典活動,是解州關帝廟每年都要舉辦的大型祭祀活動,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三大文化活動之一。兩天里,常平廟會、關帝巡鄉里、大型文藝演出、“關公四好”書法展、祈福法會、祭祀朝拜、賜福賜饗、關公文創產品展覽、傳統戲劇演出等相繼上演,真可謂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每一個環節,都向人們展示著關公文化的內涵。

“關帝巡鄉里”巡游隊伍從常平關帝家廟崇寧殿開始,沿常平村巷道由東向西環繞行進。這次出巡的圣像,是關帝廟館藏明萬歷年間文物“軟身”(可以活動)木雕圣像。出巡,既展示了關帝圣像風采,也是廣大信眾零距離感受關公文化魅力的一項重要活動。

懸掛在關帝家廟西側墻壁上的180余幅關帝“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的“四好圣訓”優秀書法作品展,營造了濃濃的文化氛圍,不少人駐足欣賞并拍照留念。運城市關氏后裔聯誼會副會長關文廣告訴記者:“關氏宗親參與此次活動,在弘揚關公文化的同時,也傳承了我們關氏的家風家訓,讓更多人懂得要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主題晚會《福佑在關鄉》文藝演出,為大家呈現了一場關公文化的視覺盛宴。鼓樂歌舞《沸騰的關鄉》以熱烈莊重的表演,讓現場觀眾激情澎湃、血脈僨張;大合唱《關公頌》展現了關公“忠義仁勇”的精神;絳州鼓樂《關公出征》再現了關公出征時的情景,贏得現場觀眾滿堂喝彩,讓觀眾領略到了獨具魅力的關公風采……解州關帝廟文管所副所長傅文元表示,想通過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朗誦等藝術形式,讓關公文化深入人心。

莊嚴的祭祀朝拜活動,將整個慶典推向高潮。眾位法師以虔誠的姿態,開啟了莊嚴的祈福法會。以主祭人、運城市金鑫集團董事長裴小波先生為首的嘉賓方隊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朝拜信眾,身披鑾巾,從家廟廣場開始,由司儀引領,依次進入家廟獻殿祈福、上香,行三拜九叩大禮,表達拜關公、敬關公、學關公的心愿。這既是我們本地民風民俗的一種展示,也是對關公文化的一種傳承。

通過豐富多彩、莊嚴肅穆的儀式,紀念關帝誕辰已成為解州關帝廟和信眾心中的一件大事、盛事,展現出關公文化獨有的魅力。

一個文化交流的平臺

這兩天前來家廟的細心游客一定會發現,位于崇寧殿后的娘娘殿,掛上了新的牌子“九靈殿”,兩旁的太子殿也分別掛上了“竭忠殿”“顯忠殿”。

“九靈殿”正是來自關公夫人的封號“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1947年運城解放時,九靈殿牌匾毀于戰火,根據解州關帝廟和常平家廟歷史上的有關記載,同時根據歷代皇帝對關夫人及關平、關興敕封的尊號,借助此次關帝誕辰,解州關帝廟決定恢復娘娘殿之前的名稱。

由十三位不同姓氏的關帝信眾組成的“十三姓代表”及社會賢達人士卜晟軒,在得知此事后,特意找到文管所,捐贈了供奉香爐一鼎、焚爐兩座、匾額三塊、對聯一副。匾額及對聯由運城市群藝館研究員、著名書法家趙玉漢先生書寫。其中,娘娘殿前的對聯沿用了此前幸免于戰火中的原始對聯,太子殿前的對聯仍在創作和征集中。

每次解州關帝廟舉辦活動,卜晟軒都會積極參與。他曾多次擔任活動主祭人,用實際行動弘揚關公精神,是一位忠實的信眾。

“十三姓代表”因關老爺而結緣,他們敬畏關老爺的忠誠、坦蕩、誠實、信義,在創業打拼中,一直以關公精神作為自身的精神標桿和行為準則。他們踐行著關公精神,這次,又將其傳遞給更多人。“關老爺的忠義把我們凝聚在一起,讓我們始終抱成一團協作互助,才取得今天的成功。”十三姓代表余克勤說,“關公給了我們智慧和力量,讓我們體會到大愛大孝大義大勇,我們始終用關公精神啟迪自己,并以弘揚關公文化為己任,希望能影響更多人。”

這次紀念活動中,還有一個團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就是廣東汕尾關帝廟朝圣團,此行80余人。2016年關帝誕辰時,該團第一次來到解州,2017年,解州關帝祖廟授予廣東汕尾關帝廟“南疆行宮”牌匾,增進了兩地關帝廟的交流,促進了兩地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

據汕尾關帝廟理事會總顧問黃利泉介紹,廣東汕尾關帝廟始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激勵著當地群眾在祖國的南海邊開埠建港,抗倭戍邊。“運城作為關公故里,是古中國誕生地、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們尋根問祖的圣地。”他說,“通過這次文化交流活動,我們要向解州關帝廟學習,吸取經驗,把‘南疆行宮’汕尾‘南粵關帝城’打造成為旅游文化精品和關公文化傳承基地。”

朝圣團領隊林義鴻是汕尾市政協常委、廣東省社會責任研究會副會長,這是他第二次來到解州。新修建的廣場、雄偉的舞臺,都讓他贊嘆不已。“我很敬仰關公,這么多年來,關公精神在事業上、生活上都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希望通過這次學習、參觀,積累更多經驗,回到汕尾市,在弘揚關公文化方面作出更好的貢獻。”

馬來西亞關公文化推廣中心主任孫艪華,2013年9月21日第一次來到運城。近些年來,他們經常來運城考察、交流關公文化,每一年都不少于三次。這次他們一行四人,“解州這里資源豐富,對我們推進關公文化發展非常重要,所以每次來都有不同的認識和體會,讓我們對關公文化更加了解。”他說,“除了祭拜關老爺以外,這也是一個平臺,我們跟大家能有一個互動,把關公精神帶回馬來西亞,讓文化能夠傳承。”

代表臺灣大有海洋集團來到解州的臺北信眾謝語瑭,是第一次來到運城。關老爺的精神他從小耳濡目染,在他看來,關公的豐功偉績令后世敬仰,關公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這次能夠來到關公的出生地,他覺得意義重大,“在臺灣,關公信仰非常普遍,關老爺對我們來說,代表著忠義,也代表了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我今天來到這里,最重要的,是把忠誠匯報給關老爺”。

解州關帝廟文管所所長衛龍說:“關公文化,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全球華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標志性文化符號。有大家的支持和幫助,關帝廟的文物保護工作、關公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新時代下,關公精神,通過紀念活動這一重要平臺,連起了全球華人的心,以更加鮮活的方式,將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呈現在世人面前。

關公精神,彪炳史冊;關公文化,源遠流長。祭祀是載體,傳承是推進。這一莊嚴而盛大的活動,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關公信俗”,打造關公文化品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關公文化的挖掘和解讀仍在繼續,在潛移默化中,它已根植于全球華人的內心,成為彰顯新時代的社會風尚。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