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7-30
在剛剛落幕的我市紀念關帝誕辰1859周年系列活動中,一些文化味道濃郁的細節和場景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7月25日晚進行的專題文藝晚會上,關帝祖廟藝術團帶來的嗩吶演奏《三對面》獨具特色。臺上演員用嗩吶“吹”戲,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三位樂手分別扮演包公、秦香蓮和公主,他們用手中的嗩吶“吹”出與蒲劇唱腔非常相似的調子。雖然只有音樂,但各個角色都詮釋得非常生動。尤其是扮演包公的高金玉特別引人注目。只見他右手握住一個大嗩吶,左手還拿著一個大白碗。他一邊吹,一邊用碗在嗩吶口來回移動,氣流的變化導致音調也隨之變化。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引來陣陣掌聲。

次日早上,關帝家廟大門口。一個桃木飾品的小攤吸引了不少人駐足。擺攤的老師傅正在用一種傳統的工具打磨飾品,兩根細繩上掛著各式各樣的成品。“小兵器是男娃戴的,小葫蘆是女娃戴的,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老師傅自豪地介紹。
大門東側是一個簡易舞臺,兩位演員已經粉墨登場,正在投入地演唱蒲劇。這支隊伍來自三門峽陜州區南曲沃村。56歲的趙秀麗正在候場,她扮演的是個丫鬟。“我們凌晨3點多就出發往這里趕,為的就是在關老爺生日這天為大家唱戲”。
細節之處所彰顯的各種文化元素,為這場關于關公的盛會增添了更多魅力和味道。 記者 王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