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孤山之巔,締造人文新景觀——萬榮孤山首屆軒轅文化節側記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8-01

每一塊土地上,都有追求卓越夢想的人。每一個人肩上,都有傳承文明的使命。

出運城北上,一百多里路后至草木葳蕤的孤山,一場事關文化信仰、為中華民族培根鑄魂的盛大活動——萬榮孤山首屆“敬天法地,頌德軒轅”文化節7月31日早上9時50分,即將啟幕。

起樂舞、獻五谷、行朝拜大禮……在位于孤山西麓萬榮卓立村的晉漢子生態農莊,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余名傳統文化愛好者及附近群眾齊聚孤山,拜后土、祭軒轅,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祈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時值三伏,農莊內的小路盤旋向上,在群峰環抱的山巔處,新落成的軒轅黃帝圣像,威嚴肅穆,令人仰視。人們摩肩接踵,冒著酷暑,虔誠祭拜。土,是古代先民的精神依托和崇拜對象,土生萬物,人們一直把大地比作母親,正是基于古代先民對土地懷有天然的感激之情和敬仰之心。據古《萬泉縣志》記載,相傳四千多年前軒轅黃帝在汾陰掃地為壇祭拜后土。此后,又有8位皇帝24次來此祭拜后土,敬天祭地成為官方重大的祭祀活動。

據了解,每年農歷六月末,孤山附近的民眾都會開展傳統“敬天法地”朝山活動,以祈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今年,“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圣像落成于孤山,為這一自然風景區增添了人文元素。

此次活動安排在修福第晉漢子生態農莊,隨著軒轅黃帝圣像的落成揭幕,第九大教學區即根祖教學區將成為研學游子敬天祭祖的活動區,其他教學區包括二十四節氣教學區、大地母親教學區、男耕女織家道教學區、五百園(百花園、百草園、百果園、百蔬園、百福山)、生靈交流園、食物教育教學區、習武場、信仰與夢想紅色革命文化教學區。

黃河岸邊拜后土,孤山福地祭軒轅。“念祖思親、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晉漢子生態農莊負責人、在京城創業成功、用文化反哺家鄉的李漢生說,“在新時代,我們祭拜軒轅黃帝,對綿延中華民族的血脈,弘揚中華文化的理念,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建設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有著重要的意義。”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運城作為古中國農耕文明的發源地、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古中國、修福第”將成為研學游子回歸耕讀文化、踐行知行合一的勝地。人們相信,在孤山修福第體驗生存的艱辛,品味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真諦將成為研學游子一種理想的生命教育。

祭祀現場,近70名學子身著漢服,于軒轅黃帝圣像前合影留念。據帶領學子的柴老師介紹,此行是為了讓孩子們走出校園,親近大自然,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拓展孩子的視野,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與創造力。

軒轅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他推算歷法,創造文字,制作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功績顯著,是中華文明承前啟后的始祖。萬榮縣文旅局局長郭學功說,傳承軒轅黃帝文化,對發揚農耕文明和挖掘后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立足萬榮縣實際,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運城全域旅游發展。

據了解,每年,海內外都有眾多團隊來此祭拜后土,民間祭祀活動更是綿延不絕,晉漢子生態農莊立軒轅圣像祭拜軒轅黃帝,是萬榮后土祠黃河根祖文化旅游線路的延續,把后土和軒轅兩位人文始祖有機聯系在一起,黃河根祖文化的內涵會更加豐富,外延會繼續擴大,前來的人們將受到更多、更好的教益。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北京土生書院院長李土生先生,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活動。看到人們虔誠祭拜的場面,他感慨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大有可為。“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弘揚自己的文化,要以自己的文化為傲。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幾千年的文明,這是其他民族都少有的,我們要傳承下去。”李土生說,“傳統文化怎么傳承?‘傳’,從人從專(從叀從寸)。人,一定要行得端正。‘專’為‘專’的本字,上叀下寸,意為篩選有用的、能惠民的東西有分寸地傳下去。‘統’,左邊紛紛擾擾如絲,一定要補充一些新的東西。而‘承’,意思是承前啟后,我們要站在中間,把祖先好的文化和傳統,像道道水流一樣繼承下來,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軒轅黃帝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開展拜后土、祭軒轅活動,是晉漢子生態農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實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山西三晉文化研究會常務會長王水成說,“特別是在新時代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有助于激發和激勵人們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志氣與豪情。”

一個多小時的揭幕祭拜儀式結束了,在身穿傳統中式服裝的活動志愿者彬彬有禮的引領下,人們有序下山。沿路,聽到了、看到了親切的問候、恭敬的致意,還有友善的幫助。一切都在告訴人們,這是一片生長文化的熱土,也是一座傳承中華文明的高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