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呂洞賓里籍生年新考(下)

來源:發布者:王雪樵時間:2019-07-26

▲永樂宮純陽殿壁畫《鐘離權度呂洞賓圖》 (資料圖)

其四,從呂洞賓父子年齡比較來看。據墓志記載,呂讓先后生過五個兒子,呂煜(洞賓)是呂讓的第三個兒子。在此前后,呂讓還生過四個女兒,故呂洞賓前面可能至少還有一個姐姐,這樣他在子女總排行中應不早于第四名。古代仕宦之家往往實行早婚,假設呂讓18歲結婚,在鄂岳任職期間他年齡為二十七八歲,此時生育第四或第五個孩子是完全可能的,而25歲赴鄂岳之前則不大可能。

據此我們認定,呂洞賓有可能是元和十四或十五年,即公元819或820年出生在岳陽呂讓任所。

但是,呂洞賓究竟是出生在其中的哪一年,這還需要再作具體分析。

如前所述,呂洞賓是由人演變而來的神仙,關于他的種種傳說,必然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因此要找到真相必須作一番“虛中求實,去偽存真”的工作。下面,我們先假設各種傳說生年的年號、干支、年數都是“事出有因”,都有“實”的因子;然后采用“優選法”,將它們逐一加以排列比較,最終找出“實”的“公約數”進行對照,取其吻合點,來確定其真實的生年。

首先,把上述四種說法加以排比,就會發現:四個年號中都有一個“元”字,由此推知呂洞賓的真實生年年號中一定會有“元”字。

其次,上述四個生年年數中,兩個為“十四年”,兩個為“十二年”,四個年數中都有“十”字,故呂洞賓的真實生年年數中應該會有一個“十”字。

其三,干支紀年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法。以干支紀年,往往比用“年號+年數”更簡便,也更為習用。故古人記憶中呂洞賓生年的“干支”不容忽視。上述四種說法中,除去一個生年沒有提到干支外,其余三個提到的干支都是“丙子”,由此可以推知,呂洞賓真實生年干支中應該有一個“丙”字或“子”字。

依此推演下來,呂洞賓真實生年必須符合三個條件:年號有“元”字,干支有“丙”字或“子”字,年數有“十”字。這樣排比搜索的結果是,除去我們前面已經排除的“貞元十二年丙子(796)”外,在呂讓有生之年再無一“丙子”年;而元和年間有“丙”字的年號則分別是:元和元年“丙戌”(806),呂讓14歲;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呂讓24歲。有“子”字的年號則分別是:元和三年戊子(808),呂讓16歲;元和十五年庚子(820),呂讓28歲。四個年號中,“丙戌”“戊子”年呂讓年齡尚小,元和十一年“丙申”即公元816年,呂讓24歲,尚未到岳陽就職;而最后一個年號“元和十五年庚子”,即公元820年,恰正與呂讓任職岳陽的時間吻合,落在我們預設的篩選范圍之中。

至此,我們以《呂讓墓志》為參照,通過里籍和生年各種傳說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來推算,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結論,那就是:呂洞賓于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庚子(820)出生在岳陽其父呂讓的任所。

而再回過頭來觀照,我們又會發現,呂洞賓真實生年“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庚子”(820),被訛傳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丙子”(798),其中極有“規律性”。除了帝號“唐德宗”與“唐憲宗”系一字之訛,年號“貞元”與“元和”系一字之訛,干支“丙子”與“庚子”也系一字之訛,年數“十四年”與“十五年”還是一字之訛外,俗傳“仕進”之年“六十四歲”,實為“四十六歲”,也是數序倒置,一字之訛(筆者另有專文論述)。另外,宋代傳說呂洞賓寫有“黃鶴樓邊吹簫時”的詩,流傳很廣。而據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考證,此詩的真正作者“呂先生”不是唐人呂洞賓,而是宋人呂元圭。俗傳又有呂洞賓“戲白牡丹”“飛劍斬黃龍”等故事,而據明代學者王崇簡《冬夜箋記》考證,故事的主角皆是宋人顏洞賓,而不是唐人呂洞賓。上述姓和名的訛傳,“呂元圭”和呂洞賓,“顏洞賓”與呂洞賓,不也是“一字之訛”么?

這么多的“一字之訛”當然不會是偶然的巧合。它表明后世關于呂洞賓身世的各種說法,都有一定的事實基礎,只是由于種種原因(客觀記憶失誤和主觀故意),在傳布的過程中造成了錯訛。尤其因為呂洞賓是有名的“神仙”,更不能排除在他百年之后有冒名頂替者和道門弟子,故意將其真實身世隱諱,弄得影影綽綽,撲朔迷離,以增加其神秘感,來眩惑人心。不過從文化傳統來看,這也是符合古人“造神”的規律,并不奇怪。

另外,如果再將此生年的確定向后延展,還可以基本理順呂洞賓生平大事的脈絡,印證一批文獻記載和傳說的史實——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父親呂讓28歲,任職鄂岳觀察使(或剛剛離職赴京),呂洞賓生于岳陽父親的任所。

此后,父親呂讓歷任藍田縣尉、邠州監察御史、三原縣令、倉部員外郎、北都留守判官、海州刺史、大梁軍司馬、河中軍司馬、見首節度使府司馬、膳部郎中、萬年縣令等職,呂洞賓早期有可能隨父母輾轉南北,后期則可能留居洛陽祖宅讀書。

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呂讓49~54歲,呂洞賓22~27歲,“兩舉進士不第”,與父親23歲舉進士形成對比,故壓力很大。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呂讓病逝,終年63歲。呂洞賓時年36歲。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呂洞賓37歲。《呂讓墓志》曰:“次曰熀,前鄉貢進士,克嗣門業,能成家道。次曰煜、曰炫,修文紹業,已獲時譽。”呂洞賓(煜)有別于其仲兄呂熀,雖“修文紹業,已獲時譽”,但尚未獲得功名。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呂洞賓“三舉進士”“咸通及第”,時年46歲。

唐懿宗咸通七年至十二年(866~871),呂洞賓“兩坐琴堂”,先后任五峰縣令、廬山縣令,時年47~52歲。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呂洞賓53歲,“年五十三,歸蹤廬山”。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呂洞賓56歲,黃巢起義。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呂洞賓64歲,“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

唐哀帝四年(907),朱溫篡位,唐朝滅亡,呂洞賓88歲。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的結論是:

一、呂洞賓的籍貫是唐代河中府(今屬運城芮城縣),不是唐京兆府(今陜西西安);

二、呂洞賓的生年是公元820年(唐憲宗元和十五年),不是公元798年(唐德宗貞元十四年)。

明年,公元2020年,將是呂洞賓誕辰1200周年。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