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25

在垣曲縣革命老區紀念館紡織體驗展廳里有一臺織布機,初看與其它織布機沒有不同,但它的機架發黑發亮,那是長時間使用磨出來的,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這臺機子是出了大力的。確實,它不是一臺普通的織布機,它是一臺功勛機、一臺支前的模范機。它的主人叫趙秀娥。
趙大娘,生于1912年,家境貧寒,18歲那年嫁到了望仙村松木河陳姓一家,育有一兒三女。丈夫老實本分,一家人靠著幾畝薄田維持生計。1938年的一天,家里來了幾名游擊隊員,他們個個身著破衣破衫,腳穿露趾鞋。趙大娘連忙為他們縫好衣服補好鞋。游擊隊員走后,趙大娘來到了織布機前,坐進機轅,對丈夫說:“明天你到同善街上多打點煤油,晚上織布用。”從此,趙大娘不分晝夜為游擊隊員紡線織布做軍鞋,即使有病也從不耽誤。據她兒子講,從1938年到1947年,趙大娘為人民軍隊送去布300余丈、軍鞋400余雙。想一想這得付出多少艱辛的勞動,而且還得搭上多少棉花!
2008年,這臺伴隨了趙大娘一輩子的織布機在垣曲縣革命老區紀念館展出。2014年,垣曲縣革命老區紀念館經過多方努力,在民間又征集了八臺織布機,創辦了紡織文化體驗展區,讓參觀者既能聆聽趙大娘的支前故事,又能體驗紡織文化傳承的魅力。
(楊金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