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蘭州晨報時間:2025-07-23
□楊亮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很多文物都暗藏著有趣的故事,那么,青銅盤、青銅匜(yí)等容器是用來做什么的?什么是“沃盥(guàn)之禮”?

聞喜上郭古城出土的戰國時期銅匜 記者 劉亞 攝
據《周禮》記載,古人行祭禮前,需齋戒沐浴以示心誠。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形成一套以缶(fǒu)盛水、以鑒沐浴的禮器。為了在進餐之前洗手,又形成一套以匜傾水、以盤承水的組合,稱為“奉匜沃盥”。沃是自上而下澆水的意思,而洗手曰“盥”。“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

垣曲北白鵝墓地出土的春秋時期銅盤 記者 劉亞 攝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用流動的水洗手、洗臉要比用靜水洗衛生得多。所以,古人就研究出了一套流動水洗手的器具和方法。一人在上面拿著容器倒凈水,另一人接著倒出來的水流洗手,然后下面有一個盤子或水盆再接著洗過手的臟水。在上面盛凈水的容器叫作“匜”,在下面接臟水的容器,叫作“盤”。 (《蘭州晨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