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時間:2025-07-21
□李蔚 陳棟

臨猗縣大嶷山農耕文化博物館展出的蒲扇 記者 劉亞 攝
過去,大家散步遛彎時會帶著蒲扇,扇起來比折扇稱手,風又大,還能遮個太陽擋個雨,累了還能墊著坐。
蒲扇剛買來,老人就要交代家里的小孩兒,不能拗不能壓,更不能摳著玩。還要先用碎布在扇沿上細細縫上一圈的。一來,再包一層布邊更牢,用得更久,二來也是做個標記,縫上各色碎布,就不會跟別人家的拿混了。
扇子用舊了,難看歸難看,可還是能用來趕角落里的蚊子,撩櫥柜頂上的蛛網,拿到廚房里,還是發煤爐的一把好手。就算破得不成樣子,這把扇子也還是小孩眼里的寶,跟濟公和尚手里的那把破扇子,一模一樣嘛。
蒲扇生產地集中在廣東、四川等地。其實,蒲扇是用生長在南方的蒲葵葉子做成,而廣東新會、四川內江是全國排名前兩位的蒲葵種植地區,那里制作一把扇子的成本更低。
《史記》記載,廣東新會葵樹種植、葵藝加工自東晉時起,至今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蒲葵葉收來以后,要在火爐上烤制成型。工人不想受高溫的煎熬,所以烤葉子的師傅就越來越少,人工成本也只能往上漲。
蒲扇也分品相的,蒲葵葉的質量,決定了這把蒲扇成型以后的質量。好的蒲扇用的是蒲葵新發出的葵葉制作出來的,那種叫‘玻璃扇’,還有一種叫‘邊葉扇’,是用成熟的邊皮葵葉加工出來的,成本價差了一倍都不止。外面批發的大多是邊葉扇,品相差,城里人肯定不會用。玻璃扇做得少,賣得又貴,肯進貨的店家也不多。
(《錢江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