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4-23
□王鳳
喝道
清·鄭燮
喝道排衙懶不禁,
芒鞋問俗入林深。
一杯白水荒途進,
慚愧村愚百姓心。
鄭燮(1693年~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和文學家,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鄭燮于康熙年間考取秀才,雍正十年成為舉人,乾隆元年考中進士,曾擔任?山東范縣及?濰縣知縣。在官期間,鄭燮政績顯著,以清廉勤政著稱,深得百姓愛戴。卸任后,他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成為?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喝道,指封建社會官員出行時,有衙役在前面敲鑼,吆喝著讓行人回避。排衙,舊時主官升座,衙署陳設儀仗,僚屬依次參謁,分立兩旁。芒鞋,是指用芒草編織成的鞋子,泛指草鞋。其大意是說,“喝道”“排衙”這些擾民的排場是朝廷的規矩,我也禁止不了,但我下鄉時身穿老百姓的衣服,足踏草鞋深入民間訪貧問苦,了解情況。面對淳樸村民遞過來的一杯白開水,自己也心生愧疚,生怕辜負了百姓的期盼。
鄭板橋雖是一名封建社會官員,但他十分注重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在調研過程中盡量去除“喝道”“排衙”這些擾民的排場,身穿平民服裝,足踏草鞋深入山莊窩鋪訪貧問苦,了解民情。這是值得我們當今的黨員干部學習借鑒的。
當前,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盆景式調研、作秀式調研、應付式調研的情況,這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嚴重敗壞了黨內風氣,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鄭板橋“芒鞋問俗”的調研作風,放下架子、撲下身子、邁開步子,深入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和群眾共坐一條板凳、同喝一壺茶,甘當“小學生”,拜人民為師,在傾心交談、推心置腹中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真正做到情況真實,數據精準,措施務實可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