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22

主動承接“跟著悟空游山西”“全國小眾旅游城市”等流量,打好“關公”“鹽湖”兩張王牌,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人氣飆升,千年鹽湖變身“城市花園”;運城大盤雞、魚加面、北相胡卜、“006號燈桿”等熱度持續攀升;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數量位居全市第一,關王廟、太平興國寺塔列入全國文物普查經典教學材料;“自然、人文、美食”成為鹽湖區的鮮明標簽……


去年以來,鹽湖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方針,以“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為發展目標,聚焦“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整合特色資源要素,挖掘特色文化內涵,提升全域旅游品質,聚焦解決好“人氣、特色、高端”三大問題,持續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厚重鹽湖出圈出彩。
優化頂層設計 擘畫文旅新藍圖

鹽湖區厚植歷史底蘊,坐擁關公忠義文化、舜帝德孝文化、河東池鹽文化三大文化名片,轄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文化遺存富集璀璨。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鹽湖區的答案是:以頂層設計為引領,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謀定而后動。近年來,鹽湖區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強化頂層設計,注重系統謀劃,編制實施了《全域旅游規劃》《加快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行動方案》等,一體推進“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
鹽湖區精準定位,因地施策,全力提質效出新彩,加快文商旅融合聚勢突破。協同推進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運城鹽湖旅游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擦亮“關公”“鹽湖”金字招牌,傾力打造“關公”“鹽湖”雙龍頭景區。

與此同時,加快打造“南北呼應、業態互補”的旅游格局,實施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區提升改造,引入牽引性文旅項目,點燃城市北部人氣和活力;推進樂學天地、運城鹽湖·活力山谷建設運營,引領沉浸式、體驗式旅游新風尚;在解州謀劃建設集文創、文娛、美食于一體的綜合商業中心,推廣“四菜一湯一餅”地標美食;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強化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推動文博、文創、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動旅行社、線上旅游平臺,推出更具創新活力的春游、夏養、秋行、冬享四季旅游產品,用“服務溫度”延長“旅游熱度”。
文旅產業已成為鹽湖區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2024年鹽湖區文旅交出亮眼成績單:各旅游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741.63萬人次,同比增長15.7%;旅游收入13760.71萬元,同比增長24.4%。

依托資源稟賦 拓展文旅新空間
作為鹽湖文旅的“金字招牌”,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在大力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游戲熱”“古建熱”的三重加持下,假期人氣爆棚;運城鹽湖景區憑借“飛天火壺”“打鐵花”等非遺夜游項目火爆出圈;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通過文物展陳、實景演藝《宋韻·南風歌》,將千年鹽業史娓娓道來;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區連續舉辦14屆舜帝德孝文化節,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深度鏈接……

鹽湖區厚之于史、勝諸人文。這里人文薈萃,是三國名將關羽、都江堰之父李冰、元代大戲曲家關漢卿等名人的故里;文物富集,包括11處“國保”單位在內的重點文保單位有150處,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43個……發展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與綜合優勢。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鹽湖區以“文化+”為核心,推動文旅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創新文物活化利用。在文物保護上久久為功,既重本來又重未來。先后舉辦了文物主題展、文物文創設計大賽,推動館藏文物活化利用;優化博物館開放服務,開展“鹽湖之光”文物巡展,深化文物交流合作;根據游客需求,適時開放鹽商周氏大院、耿家祠堂、中山中學校址等文保單位和太平興國寺塔、泛舟禪師塔、寨里關帝廟獻殿和郭村泰山廟大殿等國保單位;將中山中學校址改造為區文化館書法繪畫免費培訓基地;發布“鹽湖古建游”線路,推動文旅、文博、文創聯動發展,用古建文化、文物記憶煥活文旅新體驗。

創新文化惠民活動。扎實開展免費送戲下鄉和河東說唱道情瀕危劇種演出,舉辦紀念關公誕辰、池鹽文化旅游周、“我們的節日·重陽”舜帝德孝文化節等特色主題活動,以文旅活動引人氣、聚商氣,不斷提升影響力。

培育文藝精品力作。以“關公忠義文化”“河東池鹽文化”和“舜帝德孝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打磨《鹽湖典藏》《印象·鹽湖》系列叢書,集中展示鹽湖的歷史文化和非遺傳承。策劃河東說唱道情《啞姑泉》、表演唱《七彩鹽湖》等文藝作品,推動文藝精品進景區、進節會、進商圈、進街區、進市場,鮮活解讀鹽湖文化,精心講好鹽湖故事,推動文藝能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
融合創新“文旅+” 激發消費新潛力
文旅融合,少不了文旅公共服務的加持。鹽湖區以游客需求為導向,全面提升旅游服務品質,讓“流量”變“留量”。
近年來,鹽湖區“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多業態被深度喚醒、激活:打造以解州羊肉泡、北相胡卜、百年老梨湯、福同惠糕點等30余種鹽湖特色美食為代表的旅游飲食品牌;東湖農貿市場憑借“煙火氣”登上抖音熱門榜單;豐富住宿類型,打造了“鄉遇·劉范”“條山驛”“黃河人家”等特色品牌,將自然景觀與文化體驗深度融合;持續推進“旅游廁所革命”,累計新建、改建公共廁所100余座,3A級以上景區的3A級旅游廁所達40%;高標準建成解楊路、虞坂路等專用旅游線路,將九龍山、古鹽道、嵐山根·運城印象等39處文旅資源有序鏈接,“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網絡體系成效初顯。

于保護中深挖歷史和生態發展潛能,精心培育新業態是促進文旅經濟增長、提升產業效能的重要引擎。鹽湖區以厚重的文旅資源為基礎,以“旅游+”推動多業態融合發展,拉長旅游產業鏈,豐富文旅新業態新體驗,旅游大環境提檔升級,在全區形成全域全季全時的旅游“全景模式”。
策劃“旅游+研學”。深挖關公忠義文化,精心打磨“古建筑知識、關帝楹聯牌匾、關公禮儀文化、關公前世今生封號、關公成語故事演化、關公忠義文化釋解”六大類文化類課程,持續完善“初出茅廬、單刀赴會、過關斬將”等趣味類課程,依托旅行社和景區,把關公忠義學堂推向市場、辦出品質。去年,鹽湖區策劃了七大研學板塊41節研學課程,中條旅游廊道研學旅行接待游客1.6萬余人次。
融合“文旅+街市”。加快嵐山根·運城印象、忠義街等特色街市的業態融合,豐富場景要素體驗,完善夜游、夜購、夜娛等“夜”態譜系,培育文商旅消費熱點。打造了柏口窯休閑文化街區,周邊發展了“山上見”網紅餐廳、“樂奇小鎮”游樂場、露營基地等新業態,開工了奧萊游樂城、鹽湖歡樂世界等一批優質文旅項目,去年國慶期間,在柏口窯休閑文化街打卡人數超3萬余人次,相關視頻播放量超10萬次。

深化“文旅+康養”。運城鹽湖景區爆改成功,開園營業,開發出鹽湖“五絕”,持續擦亮山西省文旅康養集聚區的金字招牌。
拓展“文旅+活動”。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優化編排了《宋韻·南風歌》,舉辦了“草坪音樂節”;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區開展“鏡湖幻影·夢幻演藝秀”;嵐山根·運城印象舉辦了2024消夏文化旅游節、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各景區打造出了差異化的旅游爆點。
構建宣傳矩陣 唱響文旅好聲音

去年以來,鹽湖文旅緊抓“好運之城·多彩鹽湖”各項活動以及春季賞花旅游線路、哪吒、AI變裝、董宇輝等熱點話題,在抖音和視頻號平臺大量制作發布短視頻,點贊轉發量超1.6萬,進一步增強了鹽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聯合運城購物中心在今年元宵節期間開展“鹽湖文旅500問”問答活動,為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貢獻鹽湖力量……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交織的當代社會,文旅宣傳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鹽湖區全面加強全區旅游形象及旅游品牌推廣,新舊媒體齊發力,節慶、常態“兩手抓”,高水平“引進來”,高質量“走出去”,讓“詩與遠方”觸達更多游客,逐步形成多方聯動的全域旅游營銷體系。
新舊媒體相結合。在各級媒體平臺開展品牌宣傳推廣,進行目的地營銷;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戶端、抖音、微電影等多種平臺和手段進行創新性營銷。

節慶和常態相結合。以關公文化旅游節、舜帝德孝文化節等節慶活動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會營銷活動;各景區還依托民俗文化,舉辦消夏惠民、民俗展演、年貨節等常態化主題活動,進一步增強該區知名度和游客吸附力。
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精準推介,細分客源市場,與山東曲阜締結友好城市,先后在福建、深圳、上海等地,精準推介鹽湖文旅;加強與知名媒體合作,邀請旅行社、網紅達人等開展采風踩線活動,統籌整合文旅、景區、網紅自媒體等宣傳力量,統一策劃文旅話題,引導網民互動參與,持續提升文旅熱度;全力鞏固拓展晉、陜、豫一級客源市場,舉辦宣傳推介活動,為鹽湖文旅發展增人氣、添動力,叫響“關公故里·多彩鹽湖”鹽湖文旅品牌。
從千年鹽池到巍峨關廟,從非遺煙火到智慧服務,鹽湖區正以文商融合為筆,書寫文旅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未來,該區將緊扣“服務溫度”與“文化深度”,持續擦亮“關公故里·多彩鹽湖”品牌,為我市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貢獻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