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1-08
蘇娟芳
2024年12月21日,全市領導干部大會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提出了“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這是基于運城高質量發展的深度考量與系統謀劃,極具前瞻性與戰略性,為運城未來發展錨定方向,繪制出清晰而宏偉的藍圖,奏響了運城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開啟新征程的奮進號角。
核心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
“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是一個有機統一、相互銜接的整體,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這一核心主題展開,既彰顯著沉甸甸的政治責任,又寄托著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一城”: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乃總體目標所在。這一總體目標處于整個發展規劃的核心引領地位,為運城的未來勾勒了一幅美好的藍圖,意義深刻且至關重要。從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角度而言,富裕無疑是其重要的外在體現與必然追求。唯有以先進生產力發展為強勁驅動,不斷創造出更豐富的物質財富,城市才具備足夠實力去實現居民收入的穩步增長,達到真正的富裕狀態,為好運之城筑牢堅實的物質根基。從生產關系視角審視,不斷調適、完善與之相適配的生產關系,關鍵在于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保障各主體權益,充分發揮現代文明在經濟社會層面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進而推動城市全方位發展,讓文明、幸福成為好運之城最溫暖且亮眼的底色。“兩區”:一是積極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是戰略舉措。它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運城視察、作出重要指示的有力落實,是胸懷“國之大者”的實際行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生動實踐。這既是在守護黃河生態中求發展,更是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共進,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運城力量。二是積極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這是可靠保障。基于運城常抓不懈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所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深耕細作,充分發揮黨建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以黨的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為城市的發展和穩定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三門戶”:一是傾力打造產業轉移優先承接門戶。這是響應國家產業戰略轉移的有力舉措,旨在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助力運城實現經濟結構蝶變升級,從而提升競爭力,推動運城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是傾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這是落實省委、省政府賦予運城的重大任務,旨在借文商融合之力打造特色產業高地,推動消費升級,激發經濟新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三是傾力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踐行。立足山西南大門的區位優勢,以及運城外貿進出口總額和增速全省領先的優勢,借助航空口岸、跨境電商綜試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國內外經濟合作交流,增加經濟外向度,持續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
破局開路: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的科學指引
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運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目標與問題的統一恰是破局關鍵。對標“一城”總體目標,必須深刻認識當下不足,不僅要解決“有沒有”“缺不缺”的基礎問題,更要解決“好不好”“優不優”的深層次難題。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的總體目標,堅持以清晰目標導向為引領,以價值追求為旨歸,分步驟、有層次地扎實推進各項舉措,讓富裕、文明、幸福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對標“創建先行區”的戰略舉措,要從雙重視角審視剖析,既要精準把握共性與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找準自身定位和突破口,又要勇于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契合地域特色的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路徑,努力創造出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模式,致力于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對標“創建示范區”的可靠保障,要正視當下存在的不足,從三方面發力:聚焦提升組織力,讓黨組織成為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堅強堡壘;聚焦提升基層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工作質量和效能;聚焦增強基層干部能力,將能力轉化為發展的優勢,為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對標“三個門戶”的發展路徑,積極破局開路。就打造產業轉移優先承接門戶,給出了“引得來”“接得住”“長得好”的發展答案;就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提出了“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的增效妙策;就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給出了“統籌要素流動型與制度型開放”“統籌對內與對外開放”“統籌‘優環境’與‘強主體’”協同發力的破局良方。
融合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精妙布局
富裕、文明、幸福一體部署,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要求。在打造好運之城的進程中,要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共進。一座城市的全面發展,既離不開物質層面的富足,也離不開精神層面的豐盈。富裕,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提升市域經濟實力,夯實運城“硬實力”。通過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文旅支柱產業、拓展開放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城市構筑堅實的發展底氣,為百姓創造富裕的生活條件,為高質量發展厚植物質基礎。文明,是要著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厚積運城“軟實力”。通過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為文明孕育和傳播營造和諧有序、積極向上的環境;通過文商融合發展,傳承河東文化,涵養現代人文精神底蘊,讓文明成為運城閃亮且極具辨識度的精神標識,充分展現文明的多元魅力。對內而言,增強市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凝聚城市發展的向心力;對外來講,彰顯運城獨特魅力,集聚各類資源,整合各種要素,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輪驅動,構筑起城市發展的“軟實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幸福,是要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增進民生福祉,提升運城“舒適度”。要充分尊重人的物質與精神雙重需求,著眼于群眾最關心的現實需求,辦好各項民生實事,將發展的落腳點放在全方位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上。這既是民心所向,也是聚集合力、贏得人心,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動實踐。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全市上下要緊緊圍繞“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憑借“敢挑重擔、敢啃硬骨、敢接難題”的勇氣篤定前行,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讓運城邁向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