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2-18
張 競
在當今全球化浪潮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已成為彰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關鍵要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文化繁榮,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這一目標對于運城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僑務工作與文化發展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為文化發展開辟了廣闊的海外空間。運城,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的城市,積極開展僑務工作,對于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具有極為關鍵且深遠的意義。
運城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國際傳播魅力
運城坐落于黃河中游,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從遠古時期的西侯度遺址,那是人類用火的最早見證之一,到堯舜禹等古代圣賢在此留下的光輝足跡;從見證歷史滄桑變遷的解州關帝祖廟,其所承載的關公文化彰顯著忠義仁勇的崇高精神,到藝術瑰寶永樂宮壁畫,其精美絕倫的繪畫技藝和深邃的宗教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再到充滿生活氣息與地方特色的蒲劇、絳州鼓樂、聞喜花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運城文化猶如一座絢麗多彩的殿堂,每一處細節都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魅力。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集》中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存和發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特色,使其在世界文化的大舞臺被理解、欣賞和接納。這些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不僅是運城人民世世代代傳承的精神瑰寶,更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財富。例如關公文化中的“忠義仁勇禮智信”精神,具有跨越國界、種族與文化差異的強大感染力,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廣泛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關帝廟就有3萬余座。芮城永樂宮壁畫被譽為“東方藝術畫廊”,在世界繪制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將運城文化推向國際舞臺,不僅能夠讓世界全面、深入地領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多元魅力,而且能夠為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和諧共生提供鮮活的素材與有力的支撐,進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獨特的文化力量。
僑務工作在運城文化國際傳播中的顯著優勢
海外僑胞深受家鄉文化的熏陶,對家鄉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與認同感,長期旅居海外僑胞在融入當地社會的過程中,在運城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之間搭建起精準高效的溝通橋梁。在東南亞,有許多運城籍僑胞家族傳承著家鄉的傳統習俗,每逢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他們不僅會依照家鄉習俗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還會熱情地向當地鄰里介紹運城的節日文化內涵、獨特美食以及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在北美,部分運城籍僑胞活躍于當地的文化藝術領域,他們巧妙地將運城的剪紙藝術與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創作出一系列融合中美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并在當地知名藝術展覽中展出。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運城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還通過創新的融合形式引發了當地參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好奇與深入探究欲望,成功地將運城文化元素融入了西方主流文化視野之中。在歐洲,一些運城籍僑胞商會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聯合當地文化機構和企業,共同舉辦“運城文化周”活動,通過舉辦運城歷史文化展覽、蒲劇專場演出、傳統美食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大量歐洲民眾的參與和關注,當地媒體紛紛報道。運城文化在歐洲獲得了廣泛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海外華文媒體也是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承的重要載體。2023年,運城市僑聯組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外華文媒體行活動,邀請10余家海外華文媒體就夏縣、萬榮、永濟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進行采訪,在海外媒體上刊發60篇稿件,閱讀量500萬人次,面向海外介紹了創建示范區的最新成果。2024年,“行走河東?文物保護在運城”海外華文媒體采風行活動舉行,媒體代表探訪了西侯度遺址、解州關帝祖廟、萬榮李家大院以及永濟土布制作、芮城桃木雕刻、絳州漆器等非遺項目,對其承載的歷史文化及精湛建筑藝術進行報道。“在南美洲的阿根廷,也有很多人知道孔子、老子和關公。”阿根廷華人在線副社長萬學棟第一次來到關公故里,驚嘆于解州關帝祖廟的規模宏大和保存良好。他說:“關公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探索把歷史上的關公與關公文化有機結合,創新形式傳承關公精神,向世界傳播關公文化。”
加強僑務工作促進運城文化國際傳播
僑務工作通過深度挖掘與弘揚運城豐富多彩的文化寶藏,厚植家國情懷,筑牢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魂夢”。
提升服務意識是基礎。把服務僑界群眾的工作做細做實、抓常抓長。做到常宣傳,秉持以黨建帶僑建理念,發揮多元渠道優勢。借助海外華文媒體的廣泛影響力,定期刊載運城的歷史文化故事與現代發展華章;借僑胞微信群的便捷性,時常推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家鄉的新鮮資訊;借文化交流活動的直觀性,通過詩詞朗誦會、茶藝展示、書畫展覽等形式,生動講好運城故事。做到常聯系,與海外僑胞、歸僑僑眷構建緊密紐帶,無論是通過電話,還是微信、視頻通話等方式,定期與海外僑胞分享家鄉的點滴發展變化。歸僑僑眷亦常常見面,遇有困難幫助協調解決,沒有困難就聽他們嘮嘮家常,讓僑眷們在國內生活得安心、舒心,讓海外僑胞在異國他鄉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家鄉的濃濃溫情。
提升履職本領是基石。持續開展深度的文化研習。僑務工作者要成為運城文化的“活字典”,對運城的古老歷史,如西侯度遺址所見證的人類早期文明曙光;獨特的文化典故,像“舜耕歷山”背后所蘊含的德孝文化;以及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諸如絳州鼓樂的節奏韻律、稷山麻花的傳統制作工藝等,都要有透徹的理解與精準的掌握。能夠親自擔任講解員,以生動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向海外觀眾講述運城文化的獨特之處與深厚內涵。同時,提升跨文化交流技能,學習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社交禮儀等知識,以便在與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交往中,避免文化誤解,增進相互理解與信任。
守正創新是動力。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樣的文化展示活動。例如,組織運城民俗文化表演巡演,將威風鑼鼓、高臺花鼓等富有激情與活力的民間藝術帶到海外舞臺,讓觀眾在震撼的節奏與靈動的舞姿中感受運城文化的熱情奔放;舉辦運城文化創意市集,集中展示以運城文化元素為靈感設計的文創產品,如以關公形象設計的潮玩手辦、以運城古建筑圖案制作的精美飾品等,讓海外民眾更易接受和喜愛運城文化;開展運城文化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運城文化的歷史價值、現代意義與國際傳播策略,提升運城文化在學術領域的影響力與關注度。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傳播方式,精心制作運城文化短視頻,展示運城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全方位、多層次地推動運城文化走向世界,讓運城文化在國際文化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作者單位:鹽湖區僑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