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1-08
周登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的重大論斷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重大部署,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同步、差距大等難題提供了重要遵循。
做大優勢產業,提振農村產業發展動能
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是關鍵、是源頭、是基礎。做大優勢產業,就是要將地域特征鮮明、文化底蘊深厚、鄉土氣息濃郁的鄉村產業,發展成規模、成特色、成體系、成氣候、成品牌。
一是要因地制宜持續發展鄉村富民特色產業。持續擴大“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品牌知名度,突出“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持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增強鄉村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二是要加快“三產”融合,持續推進農產品深加工集約集群發展。要加強鄉村富民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積極推進“強”一產、“優”二產、“活”三產的發展路徑。打造“村社一體,三產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多樣化創新性實踐,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三是要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持續在農文旅融合上發力。我市不僅文物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而且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度假優選之地。要提升資源整合能力,聚合上下游企業,推動旅游業和文化、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依托解州關帝祖廟、五老峰、李家大院等知名景區,打造康養、避暑、研學等旅居小鎮;依托傳統村落、鄉村文物古跡、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資源優勢,大力挖掘以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鄉村旅游集聚區等為支撐的鄉村旅游點、線、面互動發展格局,構建系統、完整的鄉村文旅產品鏈,持續增強鄉村旅游吸引力、競爭力。
做強龍頭企業,提升農村產業引領能力
農業龍頭企業?是在農業產業鏈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帶動作用的企業,通常在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我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20家,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65家、國家級龍頭企業?9家、新認定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7家。從數量來看,國家級龍頭企業還有待增加。
一是繼續強化龍頭企業機制創新。堅持“圍繞打造產業支持企業,通過支持企業壯大產業”的理念,不斷強化創新引領,提高農業產業的核心生產能力、生態能力和經濟能力。二是繼續加大對龍頭企業金融支持。農業農村部門要會同金融機構,打造“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直通車服務模式,持續為涉農企業等經營主體提供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三是繼續促進農產品產銷“兩旺”和物流暢通。全面推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逐步完善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實現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初具規模。四是繼續支持龍頭企業擴能提檔。探索推進農業農村投資集成改革,在土地、稅收、財政資金引導等方面,支持龍頭企業擴大產能、提檔升級、豐富業態。五是繼續做好企業品牌宣傳推介。統籌好運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管理和推廣,加大涉農企業品牌宣傳的財政支持力度。健全完善省級農產品營銷平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特優農業從產品向品牌躍升,推動產業特色化、集群化。
做優人才環境,提供城鄉融合智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為鄉村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把握和挖掘鄉村豐富多元的生活價值、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旅游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大程度地吸引人才集聚、激發人才活力。
一是圍繞“引資引智”繼續實施“本土人才回歸工程”和“頭雁計劃”,鼓勵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允許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或就業創業地落戶并享有相關權益,允許以投資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吸引人才入鄉;二是繼續實施“運才興運”行動計劃,用好鄉愁橋梁,支持有志人士、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讓更多“新農人”成為“興農人”,帶動更多百姓增收致富;三是引導工商資本入鄉發展,培育一批城鄉融合典型項目;四是強化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加強高等教育新農科建設,加快培養農林水利類緊缺專業人才。
(作者單位:市人社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