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03
□薛武軍
午飯后,初冬的陽光,悄悄地鉆過窗外那一片稀稀疏疏的楊樹葉,透過床前的落地窗玻璃,灑在我的床上,此時此刻已經靜靜地鋪滿了我的床鋪。
我撤去床上凌亂的衣服和書本,將被子平鋪在床,然后把自己整個身體和心靈放空,慵懶地趴在滿是陽光味道的被上,盡情地將自己“熔化”在這一片暖陽中,一點一點地、貪婪地享受著此刻的寧靜與安詳,然后靜靜走進了夢鄉。
夢中我回到了故鄉,開啟那把銅鎖,走進了久違的老屋中。
老屋是按照政府當時規定,村里給我們家劃分的宅基地,當時還叫新院。起先只有三分大小,后來院門改道后,又增加了1米的長度。
大概在1982年,我上小學的時候,父母七拼八湊,東挪西借,買磚拉瓦,還從萬榮通化的木材市場精挑細選,拉回一車只有胳膊粗細的松樹木料,備足了百余根作為屋椽和檁條后,才蓋起了老屋的西廂房。隨后,父母又省吃儉用攢了三年的工資和地里的收入,蓋了三間在當時還算排場的大北房,這才從祖父母留下的窄小的老宅搬出,住進了當時的新院。搬家后母親舒心地說,總算有自己的家了。
若干年后,隨著我們姐弟四人先后結婚生子,哥哥和弟弟分別搬出新院,搬進屬于他們自己的新蓋的小家,父母也跟著弟弟住進了新蓋的房中。只有我,因在企業工作,順理成章地,新院便歸到了我的名下。于是,新院便開始被習慣性地稱為老屋,老屋也像一位漸漸步入遲暮的中年人,完成了他的使命后,漸漸變得蕭瑟、冷清起來。
2019年,母親滿懷傷感地對我說,你如果手頭寬裕點的話,就把老屋的西廂房翻蓋一下吧,要不,再過幾年就徹底毀了。
我想,翻修吧。老屋多年來承載著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以及滿腔的希望;承載著我們姐弟四人的成長經歷:姐姐從老屋的西廂房出嫁,我們兄弟三人也先后在西廂房結婚、生子,再一個個搬離它。這么多年來,老屋不辭辛勞地給我們遮風擋雨,給了我們許多歡樂和幸福,老屋的功勞大啊!不能讓它毀在我的手里,不能讓父母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半世的心血毀于一旦,再困難也要把老屋保存下來!
于是我決定,翻蓋老屋西廂房。
記憶猶新的是,那年企業經營不善,連續虧損,取消了員工帶薪休假的政策,有的單位甚至取消了雙休的制度;女兒開始由于身體原因,從懷孕第二個月就孕吐嚴重,需要我們照顧。翻蓋房屋的事情只能交給70多歲的父母操持。我和妻子每周五下午下班后,就急忙驅車趕回老家,給父母減輕點負擔。我們連續半年就這樣河津、萬榮、運城市區三地奔波著。
然而,預料不到的是,有一次父親為了挑選施工材料,親自坐著三輪車拉了一車沙子,返回途中,司機因避讓一輛農用車,致使坐在車廂上的父親腳部夾傷,而父親又是過敏性皮膚,導致腳部兩月有余才完全康復。
真是好事多磨!經過半年時間的辛苦,老屋的西廂房終于翻蓋成功。看著這個翻修一新、被工頭戲稱“這樣的房子,在村里娃都娶不上媳婦”的老屋,妻子卻高興地連連稱贊:“這么好的房子,這么寬敞的院子,在城里想買都難!這下回老家終于有了自己的家了!”
30多年后,聽到妻子說出了這句熟悉的話語,我不禁感慨萬千!時光真的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啊!如今,老屋由父輩轉交給了我和妻子,請他們放心,我們一定會好好保管老屋、經營老屋,因為,它是我們的根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