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看見”關公文化的力量

——關帝圣像赴閩文化交流活動綜述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2

關羽,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穿越歷史長河,隨著遠行的游子一步步走向世界,至今仍受到全國乃至全球華人的敬仰。他被人們尊稱為“關公”“關帝”“武圣”,以“忠義仁勇”為核心的關公精神也早已化入中華民族精神譜系,融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

金秋十月,應福建漳州武廟等宮廟的盛情邀請,解州關帝祖廟館藏明代關帝圣像(以下簡稱為關帝圣像)遠赴漳州。10月17日至31日,圣像依次前往漳州武廟、打錫巷文衡殿、新橋頭正德宮、浦頭崇福宮、赤嶺關帝廟、天寶寨關帝廟、江東麒麟宮、內社關帝廟、南靖山城武廟、平和福星宮等宮廟進行巡游,并進行文化交流。

熱鬧非凡的巡游

初到漳州,便被深秋的南方氣候“熱情”到了。滿街的高大榕樹、綿延的巡游隊伍、熱鬧的民俗表演……當巡游一方的關帝圣像遇見漳州,文化與信仰的力量在此刻具象化。

“那就是從山西運城遠道而來的關帝圣像嗎?”

“是的,來自運城解州關帝祖廟,距今已經有400多年了。”

……

在巡游過程中,每每聽到這樣的詢問,記者總是很自豪地回答每一個好奇的人。盡管說著不同的方言,過著不同的生活,堅持著不同的民俗習慣,但在這一刻,我們因共同的文化傳承和文化信仰聚在一起,迎接關帝圣像的祈福巡境。

每日清晨,巡游隊伍沐浴著晨光,走進漳州的各大宮廟,巡至漳州的大小街區。在一陣鑼鼓聲、鞭炮聲中,關帝圣像巡游活動拉開序幕。

前有鳴鑼引領,后有“龍虎旗”跟隨,以當地白虎帝、土地公、土地婆為先鋒,青龍刀、社旗、龍虎旗、關字旗、帥旗、娘傘、舞龍隊、儀仗隊、鑾駕隊等隊伍指引,關帝圣像在關平、周倉將軍、三太子、伽藍王、三帝君等神將“護送”下,從各大關廟出發,在漳州進行巡境祈福。這一場大放異彩的閩南傳統民俗活動,吸引了沿路眾多民眾和游客駐足禮拜。

關公巡游不僅是福建當地的民俗活動,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在巡游過程中,人們會講述關公的故事,傳唱關公的贊歌,甚至表演關公的戲劇,使關公形象深入人心。這些故事與贊歌,不僅弘揚了忠義仁勇的傳統美德,也激發了人們對正義與勇氣的追求。

俗話說:“天下關廟一家親。”這次福建巡游是繼2009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23年之后,關帝圣像第六次出巡福建。多年來,解州關帝祖廟關公文化交流基地充分發揮祖廟的引領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為激發晉閩兩地關公信俗活力、促進關公文化交流、堅定民族文化自信作出新的貢獻。

行走在漳州的大街小巷,在喧鬧的鑼鼓聲中,記者聽到了關于閩南關公文化的前世今生。這座從唐代綿延至今的古城,留住了宋時的文廟和武廟、明清的街區、民國的騎樓,還有那傳承百年的民俗,都在靜候每一位熱愛關公文化的有緣人。

傳承百年的民俗

在關帝圣像赴閩巡游過程中,游神、舞獅、舞龍、官將首、大鼓涼傘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也讓來到漳州的人們在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中進一步了解了關公文化的深厚底蘊。

漳州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姿多彩。直到今日,漳州一帶仍保留著許多與關公有關的民間習俗。以東山關帝信俗為代表的民俗活動,寄托了當地人們對關公的敬仰,豐富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在漳州,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自家廳堂正中供奉著關帝神像,每年關公誕辰,漳州各大宮廟都會舉辦各種活動。”住在漳州祖廟附近的中學生吳伯乾說,逢年過節,人們還會用游神等各種非遺技藝展演來紀念關公。

據了解,“游神”又被稱為“迎神”“神像出巡”,是閩南人在年節等喜慶日子,將神像請進神轎,抬出廟宇,或由“挺神將”架著塔骨扮演神像,在一定地域內巡游、走街祈福的一種賀歲儀式活動。它不僅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更是對“神明”所象征的美好品德的崇敬和追求。

高大威武的神將在眾人簇擁中走街串巷,隊伍里鼓樂、舞龍、舞獅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陣,熱鬧非凡,可謂是民間藝術集中展示的“嘉年華”。這項別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現已入選非遺項目,有人稱之為“行走的民俗博物館”。

從古到今,游神都是廟宇周邊居民自發參與的活動。從扛轎輦的壯年,到手捧香爐的長者,到提燈執扇的女性,再到“挺神將”的年輕人,人們積極參與其中。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要跟著隊伍沿街巡游,一起為圣像“保駕護航”。

“每一批年輕人的加入都是一種傳承。小時候跟著父母走在巡游隊伍中,現在長大成人,我也希望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來表達自己對關帝的敬仰,也為家鄉民俗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90后”鄭梅英今年擔任扛旗手,在兩個多小時的巡游中,她高舉“傳承關公忠義文化”的錦旗,帶領篤厚社涼傘隊為圣像巡護。

對于游神民俗活動,年輕人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不迷信,也不拘泥于陳舊的形式,‘游神’是一種文化載體,也是全民皆可參與的民俗文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扛起游神民俗活動的大梁,擔任起了鑾駕手、鼓手等角色。他們正用新一代的審美情趣和對家鄉的無限熱愛,從父輩手中接過文化傳承的“接力棒”,將這項延續數百年的民俗文化推陳出新。

今天,當我們走進漳州,依然可以看到許多家庭中都擺放著關公的神像,也可以感受到關公信仰帶給人們的安寧與力量。關公游神這一古老的活動,雖然歷經歲月的洗禮,但其所承載的精神內核與文化價值,依然深深地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

跨越時空的交流

集“忠義仁勇”于一身的關羽是無數民眾心中的英雄,千百年來的傳承與發展,更加深了民間對關帝的信仰崇拜之情。唐總章三年(公元670年),陳政、陳元光父子率領眾將士到閩南開疆擴土,為安撫和凝聚軍心,從中原河南帶來了關公的香火。

據了解,全市境內關帝廟宇多達190多座,當地關公文化的傳播較為廣泛。漳州武廟、浦頭崇福宮、赤嶺關帝廟、南靖山城武廟……一座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廟宇靜靜佇立在漳州這片土地上。

走進廟宇,抬眼望去,廟宇里、屋脊上,石雕、木雕、剪瓷雕等傳統非遺技藝琳瑯滿目,建造精巧。經過百年歲月的積淀,一件件生動傳神的雕塑、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民俗表演,都在向我們訴說著漳州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

跨越山水,星夜兼程,只為再一次的遇見。2024年金秋時節,關帝圣像與“關帝南巡”晉閩文化交流團首次走進福建漳州,參加當地的巡游活動。“在這里,既有與解州關帝祖廟已建立30年深厚情誼的‘老朋友’,也有剛剛建立友誼的‘新朋友’。我們因關公信仰而遇見,未來也將建立更多交流橋梁,一起攜手講好關公故事,促進關公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交流團成員梁莎莉說。

巡游活動結束,解州關帝廟文保所副所長郭波代表解州關帝祖廟向漳州部分宮廟授祖廟分鎮牌與祖廟令旗,并贈送“天下關廟一家親”字畫、《解州關帝廟志》書籍等禮物,漳州的關廟也向大家回贈關公形象的布袋戲布偶等禮物。

緣起關公文化,聯結兩地深情。在多年的互動交流中,解州關帝祖廟與漳州各大宮廟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段因關公而啟的情誼也正從過去走向未來。有人的地方就有關公,關公“忠義仁勇”的精神影響著如今的中華兒女,關公文化、關公精神亦在時代發展、世代傳承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古城不只留住過去,也傳遞著生活的意義。在巡游活動中,我們和漳州的民眾走在一起、吃在一起,聽他們講著那些與關公有關的傳說、和閩南相關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人和物,一半留在這里,一半隨遠行的人流傳海外,將關公文化帶到更遠的地方。

在長達15天的文化交流活動中,我們一次又一次被漳州群眾的熱情深深打動,關公文化、關公精神在漳州傳承、在漳州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大家都希望今后兩地能加強交流合作,互鑒互通、并肩攜手把關公文化傳承好、關公精神弘揚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