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1
□賈玉祥
峨嵋嶺是一條橫亙于河東大地中部的高峘,南北寬約三四十里,東西長約一百多里,橫跨臨猗、萬榮、鹽湖、夏縣、聞喜等地,是運城市傳統的糧棉基地。但在這么大面積的土地上,從古至今竟無一條河流、一個湖泊,因而嶺上多了些山嶺的干枯,少了些水的鮮活。
千百年來,這里十年九旱,滴水如油,祖祖輩輩都是在靠天吃飯,一直掙扎在貧窮線上。改革開放后,這里引來了黃河水,打下了深井,大片大片的旱田變成了水澆地。從此,峨嵋嶺上換新顏,百里花芳香,萬畝瓜果甜,人們奔波在笑聲中,生活在幸福里。
在峨嵋嶺上數不清的村莊中,有一個十分特別的小村。它位于一處凹槽中,三面環嶺,一面臨溝,村中間則是大片大片的梯田,因此遠看不見村,走近有人家,這就是鹽湖區上郭鄉郭家岔村。
在村子的東南方,有條很久以前留下來的深谷大溝,名為石門溝,溝中間有座連接南北的石拱橋,叫作石門橋,甚是高大雄偉,也不知何時何人所建。多少年來,從稷王山下來的洪水就從這條溝中排出。近年來,由于平溝造田,南邊的深溝不見了,變成了一大塊一大塊的良田,而北邊的深溝失去了排洪作用,則形成了一個湖泊,長約千余米,寬約三四十米,湖水清澈,水中有魚、有野鴨。這湖泊的出現為這千年旱垣增添了水的靈氣,于是,這里從此也有了湖光山色,有了清淩淩的水、藍盈盈的天,有了山嶺在水中不斷變化的倒影,也引來了垂釣之人。在這片土地之上,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風景。
此外,這里還是《天仙配》神話傳說故事的發生地——郭家岔村土地廟。傳說在東漢末年,萬泉縣小淮村貧苦農民董永因無力葬父而自賣自身為奴,當他行走到郭家岔村土地廟時,卻被慕其孝心、專門為他而來的七仙女擋住了去路。七仙女百般“刁難”,董永難以脫身,最終在七仙女的一番操作下,以此處土地爺為媒,廟前古槐樹為證,與七仙女結為天地良緣,由此而成就一段仙女與凡人相戀的美麗愛情佳話,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于是這里的土地廟有了名,土地爺有了名,連廟前的槐蔭樹也名揚天下。
因此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有了小小的名氣,也有了每年農歷二月十八的古廟會。據說這天是土地爺的生日,為感謝他的古道熱腸和成人之美,到了他生日的這一天,天不亮,四面八方的人們便會匯聚在這里,燒香許愿,拔花求子,于是寂靜了一年的小廟變得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鑼鼓喧天,爆竹齊鳴,本村和附近村莊的歌舞隊也會前來助興獻藝,更有戲臺上專業劇團的精彩演出。廟前小廣場和走道上各種美食香氣襲人,叫賣聲不絕于耳,煞是熱鬧非凡。
正應了古人的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