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1

文物卡片
名稱:夏短流爵
尺寸:高14.5厘米、寬11.2厘米
出生時間: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藏寶地:運城博物館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物品能夠穿越時光的塵埃,以其獨特的魅力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運城博物館內,靜靜佇立著這樣一件夏時期的青銅器——夏短流爵,它以其古樸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了山西乃至中國早期青銅文化的瑰寶。
夏短流爵,作為山西最早出土的青銅容器之一,其歷史背景可追溯至約四千年前的夏朝。在那個青銅器鑄造剛剛興起的時代,夏短流爵的出現無疑是一次技術的飛躍與藝術的革新。它不僅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結晶,更承載著那個時代的精神追求與審美趣味。
運城博物館館藏的這件夏短流爵,造型獨特,別具一格。其整體高度約為14.5厘米,寬度則達到了11.2厘米,體型雖小,卻蘊含著無盡的古韻。爵身呈橢圓形,線條流暢而優美,仿佛是大自然中某種神秘力量的具象化表現。口部一側,流槽微微殘損,卻依然能夠清晰地看出其曾經的精致與優雅。另一側,尖短尾部高高翹起,與流槽形成鮮明的對比,既平衡了整體造型,又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活潑。
束腰單鋬手的設計,更是匠心獨運。它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舒適的握持感,還巧妙地融入了美學元素,使得夏短流爵在實用與美觀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平底的設計,則使其更加穩定,便于放置與攜帶。三棱形錐足,則如同三根堅實的支柱,支撐著整個爵身,使其“身形”顯得更加挺拔而有力。
相較于后世青銅器紋飾之繁復與裝飾之華麗,夏短流爵則顯得簡約而古樸。爵身上并未有過多的雕琢與刻畫,而是以一種近乎質樸的方式,展現出青銅器的原始魅力。偶爾可見的連珠紋,如同點點繁星般點綴在爵身上,既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奇幻,又使得整體造型更加生動而富有層次感。
夏短流爵的發現,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河東地區在夏朝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的高超水平,更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那個時代社會、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重要線索。作為古代先民飲酒與祭祀的重要器具,夏短流爵不僅承載了那個時代人們的飲食文化與祭祀文化,還見證了夏朝的輝煌成就。
在那個時代,青銅器被視為權力與地位的象征,而夏短流爵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無疑更加珍貴與稀有。它可能曾是某位貴族或祭司的專屬用品,見證了無數重要的儀式與慶典。當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沉入歷史的深處時,卻又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線中,繼續訴說著那個時代的韻致。
如今,夏短流爵靜靜地躺在運城博物館的展廳內,成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它以獨特的造型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游客與學者前來參觀與研究。人們在這里,不僅可以領略到古代青銅器的精湛工藝與獨特魅力,還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智慧與創造。
夏短流爵,作為一件珍貴的文物,它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其本身的材質與工藝,更在于它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它如同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而神秘的時代,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古韻與風情。
在未來的日子里,夏短流爵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探尋與品味。它將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佳釀,永遠芬芳。
記者 楊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