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11
□侯奎玉
霜降柿葉紅,故鄉秋意濃。
遍野紅如火,蜂蝶鳥語中。
柿紅味香甜,采摘忙不停。
堪比香山美,南郭一盛景。
“南郭柿子、北梯梨,棗圪塔小麥沒有皮;屯里蔥、馬鋪頭蒜,干樊李子賽雞蛋?!边@幾句順口溜,是大家對虞鄉方圓幾十里內名特優新農產品的稱贊。
八月秋風漸漸涼,九月離不了棉衣裳。隨著天氣變冷,火車路南的柿子樹葉由綠變黃,由黃變紅,漫山遍野紅彤彤的,像燃燒的一團團火,其美景不亞于香山紅葉。這是南郭村才有的柿子豐收美景。
柿子熟了,蜜蜂在頭頂嗡嗡地飛,喜鵲在柿樹枝頭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盡情享受著秋天送來的美味佳肴。小伙伴們也不甘示弱,成群結隊到柿園“下館子”(當地人們把去柿園吃軟柿子叫“下館子”)。
柿子熟了,人們忙碌起來,摘的摘、擔的擔、提的提、端的端,大筐子、小籃子,大人、小孩齊把柿子往家里搬。我家的老黃狗也來湊熱鬧,跟著我在柿園里跑來跑去。村里通往柿子園的大道上、小路上,熙熙攘攘,好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虞鄉柿子的品種很多,據說有十幾種。總的來說分為兩大類:一是甜柿類,不用人工去澀,當鮮果吃;二是澀柿類,放軟了或人工去澀才能吃。南郭的柿子屬于第二類,現在新栽了很多柿子樹,也屬于第二類,不能做柿餅,只能當鮮果吃。
在眾多的柿子品種中,上市最早的是胎里紅,農歷八月十五前后,即可去澀食用;最好吃的是珠柿,口感甜香。很久以前,小孩兒沒奶吃,軟柿子可當乳汁喂食。關于柿子還有句順口溜,“蘆核粘,珠柿甜,想吃鏡面掏現錢”就是來形容柿子好吃程度的。
鏡面柿、白柿、牛心柿、斑點柿是做柿餅的主要品種,個大肉厚,做好的柿餅肉紅霜多,香甜軟糯。斑點柿,就是表面有黑色斑點的柿子,外地人不吃,柿子商人也不收,他們認為斑點是蟲害所致,其實不然,只有當地人知道,斑點是自然形成的,是南郭獨有的好品種,這樣的柿子吃起來格外甜。
柿子做成的柿餅放在密封的甕里或者陰涼處,最長能存放一年,是南郭村家家戶戶待客送禮的必備特產,也是除農業以外收入最多的產品。如果每家能生產500斤~1000斤柿餅,按現在的價格可以收入5000元到10000元??上КF在新栽的白柿樹不能做柿餅,老柿樹越來越少,會做柿餅的老人也越來越少,能吃到的好柿餅也不多了。
柿餅好吃,做起來可不容易。第一要把握時機,時間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柿子沒熟透,做成的柿餅不甜發硬,不出霜;晚了也不行,熟過了削不了皮,做不成柿餅。天氣熱了更不行,容易發軟發酸。什么時候好呢?當地人說,農歷九月十三以后,早晚涼,白天熱,晝夜溫差大,是曬柿餅的最好時機。還有不能是有連綿陰雨的天氣。
天氣轉涼,做柿餅的時機到了。太陽落山,堂屋扯了一個大燈泡,锃亮通明。大人們開始了晚上的勞作,削頂的削頂,削皮的削皮,一筐筐的半成品送到了屋外,孩子們在屋里屋外嬉鬧,狗子和貓兒一里一外,寧可躺著睡覺也不肯離去。大人們一邊干活,一邊聊天,講著張家媳婦、李家小伙,東村西坡的趣聞、軼事,好不熱鬧。
柿子削好以后,要擺到村南野外的石頭灘上晾曬。雨水把村南的泥土沖走了,只剩下石頭灘。風吹走了灰沙,石頭上干干凈凈的,曬柿餅最好了。白天太陽一曬,石頭發燙,早晚天氣涼,野風嗖嗖一刮,一冷一熱,柿子收縮變軟。
午夜到天亮以前,石頭灘上最熱鬧,人們爭先恐后要把旋好的柿子往石頭灘上送,路上川流不息,燈火通明,灘上燈籠、火把、手電筒在天上地上晃動。石頭灘地方有限,誰擺上誰用,這叫“搶灘”。一般情況下,三天即可完成一遍晾曬,然后收起來堆上,漚第一遍,一天后再擺出來曬第二遍,兩三天后再漚第二遍。
隨著柿子顏色由鮮紅變成暗紅,柿子由硬變軟,開始一遍遍捏成柿餅,經過一兩天晾曬(不能暴曬,只能陰干)后,開始收堆,以柿餅的干濕決定碼堆的薄厚。這時,柿餅就可以上甕了。隨著氣溫的降低,柿餅慢慢長出柿霜。這時必須及時翻看,不可溫度升高,以免柿餅返潮。適當的溫度、濕度能讓柿霜越積越多,白白的裹在柿餅上。柿霜除了甜,還有清涼的感覺,據說還可以醫治口腔潰瘍。
做柿餅前后要有二三十天。上甕后,只要天氣不熱,基本上不用再管了。春節前就能吃,也能拿到市場上去賣了。買柿餅的人問哪里的柿子?賣柿子的人都說南郭的,其實這個人也不一定是南郭的,只因為打著南郭柿餅的名號好賣。
白柿做的柿餅最好吃,軟軟的,霜厚厚的,夾上花生核桃更好吃。童年記憶中的味道,離家60年從沒忘掉。外婆、舅媽都知道我愛這一口,每年不管我什么時候回來,都會給我留著柿餅。如今外婆、舅媽都不在了,表弟強娃每年清明節都給我送十幾斤,好一陣美餐。
柿子可以新鮮時吃,放軟了吃,做成柿餅吃。此外,過軟發酸的柿子還可以做醋、釀酒。柿子醋和酒據說有軟化血管、降壓的功效?,F在有不少人專尋柿子醋和柿子酒,只可惜現在這東西不多了。
南郭往北一里地,有一個東西大道,人稱官道。南北東西交會處東北角,原來有一個茶坊,地基高出地面兩尺,有六米到八米見方,純磚灰結構,尖頂,門朝南,沒有窗戶。相傳它是為慈禧西逃做中途小憩而建。當年她路過此地,虞鄉縣長就把南郭柿餅獻給她品嘗。小時候我常去茶坊里玩,“哇”一下,茶坊里回音的哇聲就會由大變小,余音繞梁。那個年代、那個年紀,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F在茶坊早已蕩然無存,僅留下一個土臺,還有村里人口中的“茶坊”這個名字。
曾幾何時,南郭柿子是我們當地人走親訪友必帶的禮品,如今,南郭柿子更成為我們接待遠道而來客人的佳品,很多來到這里的國外友人也特別喜歡吃南郭柿子。一次,孫常公社把送柿子給外國友人的事,交給南郭大隊社員石月勝辦理。石月勝是個細致人,他做了一個精致的小木箱,裝了滿滿一箱柿餅,交給了公社。這是我在老家時,石月勝親口告訴我的。
南郭柿子真的名副其實,名不虛傳,好吃又相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