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shè)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我們的家屬院

來源:運城日報發(fā)布者:時間:2024-04-11

張寶晶

現(xiàn)在,城市里的住宅區(qū)多數(shù)都變成了小區(qū),家屬院雖然少了,但還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我就住在家屬院里。

我們的家屬院,叫市稅務(wù)局潞村街南家屬院。言外之意,市稅務(wù)局在這條街上還有一個北家屬院。

家屬院這個名字,比之小區(qū),資歷要老得多,我估計至少與共和國同齡。家屬院里的住戶,都是一家之主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男人或女人,不像現(xiàn)在小區(qū)里的人,來自五湖四海。

20世紀(jì)80年代前,家屬院都是由單位出資建成的。干部職工的住房均屬公產(chǎn)房,個人只有使用權(quán),沒有所有權(quán)。那時候,全國各個城市里的千千萬萬的人都住在家屬院里。

我們的家屬院建在新世紀(jì)初,算算有小二十年的光景了。最開始入住這里的,大都是原市地稅局的元老級人物,當(dāng)時有四五十戶,一百五六十口人。我猜想,這也許是這座城市最后一個家屬院。因為從這個時候起,國家不再允許單位自建干部職工住宅,一律走市場化的路徑。

日子如風(fēng),小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對于一座城市、一個家屬院,二十年并不算長。但是,對于人生,二十年可不算短,它占去了人生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最開始住在這里的娃娃,現(xiàn)在都當(dāng)了爸爸媽媽。那時候的年輕人,如今也大多晉升為爺爺奶奶。不過從外表上看,他們還不怎么顯老,依然是我眼里的年輕人,這是因為我們多年來朝夕相處、天天見面。

在運城,老年人有句自嘲的話,且流傳多年并被人們認(rèn)可,即“怕死、愛財、沒瞌睡”。我就是這類人,凌晨三四點或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來怕有動靜影響家人休息,于是就躺在被窩里看手機(jī),或者給老戰(zhàn)友、老同學(xué)、老朋友發(fā)微信,向他們送去美好的祝福,問聲早安。

晨曦中,隨著鳥兒啁啾的聲音,門房老曲兩口子起來開院門、掃院子,養(yǎng)寵物的人到院子里遛小狗。小院新的一天由他們拉開序幕。

起床后大多數(shù)老年人喝完水,先后走出院子到廣場、公園健身,或者去早市買菜。這個時候,個別老年人、年輕人在家里做早飯或到門口的大街上買點現(xiàn)成的包子、豆腐腦、餛飩等,與孩子們胡亂扒拉一口,紛紛走出家屬院,電動車、小汽車載著他們的心肝寶貝急急忙忙地趕往學(xué)校、幼兒園,接著又趕去單位上班。一個“趕”字,是對他們生活工作狀態(tài)的最好描述。

八九點鐘,有的老年人拎著大包小包的蔬菜水果,回到院子里。只要見到人,他們就會精神飽滿地打個招呼,打聽對方都買了些什么,交流哪里有物美價廉的東西,讓人感受到家屬院的生機(jī)、活力、煙火氣。

那些健身回到院里的老年人,穿著淺藍(lán)的、大紅的、白色的等不同款式的運動服,肩挎寶劍,手提音響,滿面春風(fēng)地打開單元樓的門,回到自己家里去洗漱,享受屬于自己的生活。

運城夏天很熱,是有名的小火爐。年輕人上班后,老年人躲在有空調(diào)的屋子里。這里的冬天雖然沒有東北和塞外寒冷,但室外總不如有暖氣的室內(nèi)暖和。不論冬和夏,他們收拾完家務(wù),或看電視,或看書讀報,或手握一管羊毫,在精神世界里恣意瀟灑。

盡管待在家里舒服無比,但有些事不能不辦。那些腿腳利索的老年人或頂著烈日,或冒著嚴(yán)寒去銀行、醫(yī)院、老年大學(xué),他們覺得既辦了事情,又增長了知識,還鍛煉了身體,更減輕了子女負(fù)擔(dān)、體現(xiàn)了自身價值。他們累并快樂著。

前兩年,我們家屬院住在七層樓房里的人們,在國家扶植資金的支持下,個人從腰包又集資了一些,給每個單元安裝了電梯,使本來就很寬敞的住宅“如虎添翼”。現(xiàn)在又在院子里安裝了電動汽車充電樁、電動摩托車充電棚和大人鍛煉身體的單杠、小孩玩耍的秋千等體育器械。大家都夸國家的政策好。這里24小時全天候供應(yīng)熱水,盡管個人按用量付費,但也讓不少外人眼紅。

照明燈使得我們的院子夜如白晝。一些雙鬢斑白的老年人晚飯后在體育器械上活動或結(jié)伴在平整的院子里一圈一圈地快步走,大家手里拿著手機(jī),邊走邊聊,好不愜意。之后,有些人又去老干部活動中心或健身房,打撲克、打麻將、舞寶劍、看報紙、看電視……這里夏有空調(diào),冬有暖氣,還有純凈水、按摩椅,大家快樂又自在。

我們院子的月季、木槿、紫薇、桂花等奇花嘉木綠意盎然、花香誘人,令人流連忘返。院子的南墻一帶,有個葡萄架遮陽蔽日,快八月的時候,綠葡萄珠就垂了下來,一嘟嚕一嘟嚕的,等著慢慢成熟。離一叢毛竹不遠(yuǎn),有棵棗樹,一到秋天結(jié)果時,棗子掛在樹梢上像是一顆顆瑪瑙。打棗的喜悅在秋天,摘香椿芽的歡樂在春天。我們把剛摘下來的香椿芽或炒雞蛋,或腌到瓶子里,不管哪種做法,都是美味可口。幾棵石榴樹,五月天榴花灼灼、蕊珠如火。過了中秋節(jié),每棵樹百八十顆近一斤重的石榴,像圓形紅燈籠掛滿枝頭,格外鮮艷,煞是好看。最早結(jié)果的櫻桃,主家更喜歡人們自摘嘗鮮,一院人仿佛就是一家人。

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我們家屬院也不例外。二十來年已有三四十個人喜結(jié)良緣。每年五一、十一前后天氣不冷不熱,是新人結(jié)婚的好日子。聽說某家有喜事,不等主家吭氣,人們上門出主意當(dāng)參謀,陪主家到商場購物,像辦自己的事情那樣盡心。

到了大喜的日子,女士們把婚房和院子布置得紅紅火火、五彩繽紛。小伙子則抬桌子搬凳子,迎來送往,給客人敬煙倒茶。沒有用武之地的老年人在院子里站站坐坐,說是給主家湊熱鬧、哄攤子。幫忙辦事的人邀請這些老者去吃便飯,他們不好意思去,對方就勸說:“吃飯就是幫忙,如果人們都不去,不就難堪了?”“對,對!”大家邊說邊聊,廝趕著就去了。

舉行婚禮的當(dāng)天,新娘在進(jìn)出大門和家門時,院子里的老媳婦、小伙子大顯身手,他們嬉戲其間,說的、笑的、鬧的……整個婚事好不熱鬧。

老話說得好,“千金買房,萬金擇鄰”“遠(yuǎn)親不如近鄰”。我們家屬院里到處充滿暖意,我們樂得棲居其中。

我愛我們的家屬院!


網(wǎng)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quán)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務(wù)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