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4-10
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捷)4月8日,運城市三晉文化研究會“百家講堂”舉行華胥文化報告會,邀請運城學院教授李安綱、華胥文化研究專家葉予青,從不同角度為大家講解了華胥文化在運城的起源與內涵。此次報告會也是第七屆華胥文化節暨全球恭祭華胥大典系列活動之一。
華胥,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杰出的部落女首領,伏羲、女媧的母親,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近年來,通過研究發現,華胥與永濟虞鄉有著密切關系,虞鄉也有不少與華胥相關的地名及傳說故事。此次報告會旨在緬懷華胥功德,弘揚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推進中華探源工程,確立運城在“一萬年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打造山西熱點旅游門戶城市,進一步提高運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報告會上,葉予青以“華胥——祭始祖華胥 頌中華母親”為題,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從眾多歷史、地理、古籍及當代考古中找尋華胥與河東的淵源,對比了全國各地的華胥傳說,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華胥氏部落年代、時代特征、雷澤履跡,以及伏羲和女媧的貢獻、女媧葬風陵渡、華胥氏“多地說”等內容,并得出結論,距今8000多年至1萬年間,運城是華胥氏、伏羲氏和女媧氏的故里。兼并、融合、和諧、共有、包容等,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民族精神,“華人(華胥氏)”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為中華民族內部團結一致、共御外辱的巨大精神力量,這也是現今祭祀華胥氏的重大意義。
隨后,李安綱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始母華胥虞鄉故里”。他用“‘始’,天地懷胎的狀態;‘母’,母親的哺育”引出,結合中國、山西、運城、虞鄉的地勢地形圖,從文字學、文化學及古代天文學角度考證:華胥、女媧、伏羲同屬風姓部落,媒合陰陽,蓋緣兩山(中山、華山),中山(中條山)屬陽,華山屬陰。加上運城有雷澤、雷首、鳳凰嘴、華胥峰等與華胥、伏羲、女媧相關的地理和文化遺存,華胥生活在河東這塊土地理所當然,多重印證了永濟市虞鄉鎮華胥峰一帶為華胥故里。
報告會的兩場講座把華胥文化同運城的地理、人文結合起來,讓大家受益匪淺。市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殿民表示,“華胥是伏羲女媧之母、華胥是華夏族的始祖母”這一史實常有耳聞,這場報告會讓大家更了解了華胥故里在虞鄉,希望通過對華胥文化的進一步宣傳與解讀,讓文化福澤百姓,傳承華胥文化精髓,進一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