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31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工信局課題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2021年,在對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九大類和全省14個標志性、引領性、戰略性產業基礎上,我市結合產業實際,提出了“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的發展重點與主攻方向。近年來,我市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興產業量質齊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化繭成蝶”,新興產業地標初步成形成勢
2021年以來,全市“合汽生材”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牽引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數量由2020年的106戶增加到261戶,增長146.2%。
“合”的方面,聚焦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夯實網絡、平臺、工業軟件及智能裝備等基礎支撐,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全市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定企業數達124家,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8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家,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試點企業分別為34家、14家,省級智能制造標桿項目11個,智能制造工作全省排位第一。
“汽”的方面,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大運汽車省級“鏈主”帶動作用,加快吸引關聯企業集聚,基本形成了整車制造、零部件、精密鑄造等較為完善和相互配套的全產業鏈條,初步構建了“一核心區+三集聚區”產業格局。
“生”的方面,聚焦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揮亞寶藥業“鏈主”帶動作用,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全力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運城品牌,構建晉南新特藥基地和華北康養基地。2023年,全市醫藥行業共實施2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35.3億元。
“材”的方面,充分發揮豐富的基礎原材料比較優勢,重點發展優質鋼材、鋁鎂銅合金、稀土永磁、碳基新材料等特色新材料,強化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銀光華盛鎂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鏈主”作用,培育壯大了山西中科晶電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芮城分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掌握了一批先進行業技術,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材料產業。
“多維聚力”,新興產業展現蓬勃生機
集中力量協同推進。堅持“五鏈并舉”,做強產業鏈、布局創新鏈、配置政策鏈、部署服務鏈、謀劃替代鏈,推動創新驅動內涵型增長。堅持“四長聯動”,市級領導分別擔任產業“鏈長”,建立產業和技術創新聯盟,加強與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引導各駐運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形成“鏈長”牽總、“盟長”搭臺、“院長”支撐、“行長”幫扶的協同推進機制。堅持“三維協同”,以“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為引領,點、線、面結合,“織鏈成網”,形成多端融合、相互促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
項目建設支撐有力。聚焦項目招引擴量和投產達效兩大目標,持續深化“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改革,積極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嚴格實施“一季一簽約、一季一開工、一季一觀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的“五個一”項目推進機制,加快重點項目投產達效。去年上半年,全市簽約項目301個,總投資2335.44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總簽約項目的比例由2020年的59%上升至86%。
數實融合全面深化。深入實施數字賦能加速推進行動,拓展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合汽生材”新興產業、產業鏈、特色專業鎮發展水平,不斷引領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建設5G基站10054座,進度排名全省前列,基本實現了市縣城區連續覆蓋和鄉鎮重點區域覆蓋。山西復晟鋁業有限公司被評為山西省首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戶企業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鹽湖區成功打造水泵行業首個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運城制造”正加速向“運城智造”邁進。
龍頭牽引鏈上發力。聚焦推動“合汽生材”新興產業成鏈集群發展,確立精品鋼、鋁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產業鏈,建立“鏈長+鏈主”雙主引擎工作推進體系,培育山西建龍鋼鐵有限公司、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0戶“鏈主”企業、28戶“鏈核”企業、200余戶“鏈上”企業,通過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帶動“鏈主”企業做強做優、“鏈核”企業提質增效、“鏈上”企業發展提速。芮城縣以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有效帶動山西宏光醫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嘉生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等20余家“鏈上”企業發展壯大,全縣現代醫藥產業鏈總產值突破30億元。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大運新能源汽車為戰略核心點,帶動大運盟固利、大恒汽車、滬龍汽車鏈式協同發展。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市10條重點產業“鏈上”企業完成營收2003億元。
集群效應持續顯現。以開發區和特色專業鎮為平臺和抓手,引導優質資源向戰新產業集聚,不斷加快新興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檢驗檢測、汽車后服務等領域拓展,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體系;精品鋼、鋁鎂合金正在向航空航天、智能家居和電子產品深加工延伸。新(絳)稷(山)河(津)聞(喜)工業轉型發展區加快建設新型鋁鎂合金產業基地、精品鋼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市確定的6個重點專業鎮,已成為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新興產業勢頭良好。經過三年多的發展,我市不僅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等產業方面快速形成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更在“合汽生材”的牽引帶動下,數字經濟、節能環保、新能源、通用航空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亮點頻現。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加速創建,科創城成功招引智谷、智創中國、華為科技等一批科研院所、總部經濟、高新產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核心競爭力。芮城縣莊上村成功打造“光儲直柔”發電系統,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農村部聯合授予全國首個“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探索出能源消費新模式。垣曲抽水蓄能電站一、二期項目總投資170多億元,電站建成并網后將依托上下水庫形成景觀資源,帶動“抽水蓄能+康養”“抽水蓄能+文旅”等新業態發展。永濟藍科途鋰電池隔膜項目總投資19.2億元,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24億元,有望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鋰電池隔膜生產基地。運城機場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對外開放能級顯著提升;芮城通用航空產業園成功開辟臨空經濟新賽道,聚力打造臨空經濟百億產業集群,通用航空正成為新興經濟增長點。
“握指成拳”,構筑新興產業堅實支柱
“合汽生材”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但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相比,還存在產業層級不高、企業規模偏小、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生態不優等問題。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們要緊緊把握產業轉型趨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努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運城實踐提供支撐和保障。
提升政策扶持“含金量”。掌握國家、省一系列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挖掘政策紅利,實現吸收利用最大化。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強化精準服務,培育更多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完善財政扶持資金機制,充分發揮撬動引領作用,加大對新興產業和帶動作用強、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重點企業支持力度,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地成本,真金白銀幫助企業發展。
培育產業集群“增長極”。強化開發區主戰場作用,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完善標準化服務體系,打造集聚高效的產業生態。推動特色專業鎮抱團發展,提升行業集中度,梯次培育一批產業集聚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品牌優勢突出的特色專業鎮。聚焦十大重點產業鏈,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集成引領效應,運用“集群+鏈式”模式,支持“鏈上”企業做大做強,打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和產業聯盟。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力”。聚焦制約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裝備,支持具有研發突破潛質的科技型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長期科研合作關系,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牽頭建設產學研聯盟,推動產業集群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技術攻關和技術應用,加快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賦能。運用資金補助、引導組建創新聯合體等方式,鼓勵在重點產業鏈和特色專業鎮優先建設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攻克制約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性難題。
跑出招商引資“加速度”。聚焦產業重點和關鍵領域,持續招引產業帶動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好項目、新項目、大項目,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源頭活水”。主動對接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加大面向沿海地區的項目對接和產業轉移承接力度,做好企業上下游對接招商。充分發揮“政府+鏈主+產業園”聯動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產業集群招商圖譜,深入分析研判,通過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招引更多新興產業項目落地見效。
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強化高端人才、行業專家等引進培養,通過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平臺,加快引進產業“高精尖缺”人才;深化產學研融合,聚焦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培養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鼓勵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引導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新興產業發展。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落實工業用地出讓制度,盤活僵尸企業土地,破解企業用地難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優化流程,提升效能,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