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31
郭靜怡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4年經濟工作中的十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這為我市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主要目標。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對于解決“三農”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等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沿著新型城鎮化的正確方向,堅持“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基本原則,穩步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城鎮化不是簡單地做城市建設工作,應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使命,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轉變。一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要堅持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體系,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二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讓人在城市落得住,要根據城市資源稟賦,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特別要提高服務業比重,增強城市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就業和生活環境,堅決避免城鎮擴大化但產業空心化的現象,積極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是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勞動權益保障,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勞動技能素質,強化隨遷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鞏固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參保覆蓋率,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使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要穩步有序推動縣城建設。一是科學把握功能定位,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要順應縣城人口變動趨勢和發展分化態勢,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功能定位,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進一步完善“一核三翼七支點”空間布局。二是夯實縣城運行基礎支撐,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要統籌協調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推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優化縣城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提升縣城發展質量。三是加強歷史文化和生態保護,提升縣城人居環境質量。城鎮建設不能搞大拆大建、爭蓋高樓,也不能讓城市建設缺乏特色、風格單調,更不能漠視城市歷史文化保護,毀壞城市古跡和歷史記憶,要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歷史文化街區,加強革命文物、紅色遺址、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此外,還應扎實抓好生態保護,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以高水平保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底。
著力推進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一方面,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規劃為先、生態為基、產業為本、治理為要、城鄉融合、典型引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和鄉村治理水平。另一方面,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在城鄉協同共進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加快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堅定信心、開拓奮進,扎實抓好新型城鎮化工作,精準補齊短板弱項,快速提升城鎮化水平,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運城篇章。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