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4-01-28
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捷 實習生 陳柯邑)1月26日,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第一屆第四次理事會召開,認真總結2023年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工作,奮力譜寫工作新局面,為運城高質量發展提供文化支撐。
2023年,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鄉村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大調研活動,賦能企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撰寫《關于推進“鄉村手藝”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建議報告》《關于傳承弘揚“運城家文化”、提升運城文化軟實力的建議報告》《關于加大力度開展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巡演的建議報告》3個專題報告;開展對外交流,講好運城故事,赴福建泉州參加中華文化促進會“鄉村振興暨中華姓氏文化論壇”,借鑒學習各地先進工作經驗,推介宣傳運城文化;加強學術研究,發揮智庫作用,承擔《傳統文化怎么走出去》《如何激發文旅活力》兩個社科課題研究任務,并內設《關公文化與現代文明》《河東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三善文化的時代價值》3個課題,組織有關學者深入研究挖掘;自6月起,每月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舉辦一期運城·文化講堂,打造弘揚河東文化的平臺,為廣大市民提供文化大餐;建章立制,加強自身建設,成立了5個企業文化委員會;加強橫向協作,與市婦聯、市外事辦、市傳統文化協會等單位開展合作,形成宣傳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該促進會將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建言獻策,主動擔當作為;發揮文化智庫作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繼續開展運城·文化講堂活動,推出系列文化講座,涵養城市人文精神,讓更多市民朋友享受文化盛宴;編好《運城簡史》,填補運城空白;充分發揮各專委會的作用,更好激發內在活力,為運城文化繁榮發展作出新貢獻。
市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段利民表示,運城作為文化資源大市,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上有著巨大優勢。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深入挖掘運城豐厚的文化資源,增加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梳理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為全市人民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添磚加瓦,為繁榮發展運城文化事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會議期間還舉行了“河東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主題篆刻印”捐贈儀式,運城八旬老人李新院將自己篆刻的100枚河東歷史文化名人主題印章,贈送給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促進會向老人頒發了榮譽證書,向老人的無私奉獻精神表示感謝和致敬。自2004年開始研究篆刻以來,李新院老人將河東文化與篆刻完美相融,創作了多個反映運城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系列作品。此次他將作品捐贈給運城中華文化促進會,希望為河東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