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1-18
杜東明
在瀏覽《今日頭條》網絡平臺、萬榮縣攝影家協會公眾號時,我欣賞了萬榮縣“榮光冪河”攝影大展的獲獎作品和入選作品。在萬榮縣“榮光冪河”攝影大展獲獎作品點評會上,專家評委與獲獎代表以經典重釋“榮光冪河”為主題,以展覽為形式,以攝影為載體,從不同視角就后土祠文化內涵、黃河文化和文旅與攝影融合,通過影像助力文化傳承發展與經濟建設,引領觀眾了解、感受萬榮的美麗風景和人文風情。

《和諧共生》 楊建峰
萬榮縣“榮光冪河”攝影大展由萬榮縣委宣傳部、萬榮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萬榮縣文化和旅游局融合發展有限公司后土祠景區分公司、萬榮縣攝影家協會承辦。此次展覽是在結合本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創作的基礎上,面向全市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征稿,共收到112人創作的涵蓋后土祠、黃河、汾河、沿黃公路、七彩公路橋、灘涂風光等內容的作品1290幅,最終評選出70幅作品參加展出。這些作品主題鮮明,藝術精湛,形式多樣,技術多元,有思想、有創意,以色貌色、以影成影、以形化形、以意化意的視覺形象,將在陽光照射下的秋風樓、河流和天空形成的色彩、光影之藝術效果串聯起來,體現了以古對今、以今對古的“榮光冪河”,生動展現了后土文化的魅力和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成就、新氣象。

《飛馳一號路》 張啟序
一幅幅攝影作品,以多維的視角呈現最具特色的新時代“榮光冪河”視覺形象,再現了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宋真宗后土祠掃地為壇時,觀看到的多色彩霞云氣覆蓋在黃河水面上的“榮光冪河”祥瑞圖景,鮮活靈動、獨具魅力的形象語言將作品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特別是入選參展和獲獎的作品,既有藝術表現的手法,也有紀實表現的特點,既有特殊光影的運用,又有色彩明快的處理。

《后土榮光》 王堅毅
從《生態汾陰沐榮光》到《交相輝映生態美》的自然風光;從《金輝霞染秋風樓》到《霞披暮色映秋風》的古建紅霞;從《四通八達幸福路》到《彩虹架起致富橋》的迷人色彩;從《大河神韻》到《一泓清水入黃河》的壯觀景象;從《古渡新村》到《和諧共生》的暖日景明,皆在光影、色彩、線條、空間的布局中,顯示出一種疏密對比、節奏有序、主體突出、富有生趣的“榮光冪河”神韻。

《交相輝映生態美》 曹陽
為了推動創作,多出精品,萬榮縣攝影家協會一次次組織會員深入后土祠和黃河、汾河交匯處創作,深入了解后土祠歷史文化和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變化,以及取得的顯著成績,從中提取創作源泉,獲取創作靈感,力求找準與“榮光冪河”的契合點,在多維度的聚焦、創新與多元的融合與拓展延伸中,既紀實又寫意,創作出一批反映秋風樓古建風韻,黃河、汾河灣生態文明的作品。萬榮縣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克榮在談到創作時說:“縣攝影家協會在參與承辦這次活動中,積極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緊緊圍繞文旅事業發展的實際,精心謀劃,周密實施,引導會員沉下心來,思考如何拍,怎么拍,拍什么,使大家以多維的視角,新穎的方式,拍出新時代‘榮光冪河’的視覺效果。”

《仙境》 楊德新
從本次參展的作品中不難看出,諸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對“榮光冪河”的歷史內涵和當代意義有了全新的解讀,作品呈現出多樣化的豐富形態,使我們在光影的世界中超越時間與空間兩個維度。從時間上看,攝影人跨越了時間長河,歷史上的景象得以在現今創作中呈現;從空間上看,攝影家引領觀眾跨越空間,欣賞到了祖先曾經觀賞過的大美景象,感知“榮光冪河”這一獨特的文化符號。

《金輝霞染秋風樓》 王學選
歷史的典故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而要讓這種文化內涵更有效地抵達人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賦予其新的意蘊。董智利獲得特等獎的作品《生態汾陰沐榮光》,正是這樣一組作品,作者借助色彩的表現力,以秋風樓、黃河沐浴在夕陽余暉中的景象點明“榮光冪河”的主題,開闊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別致的畫面,將攝影家對“榮光冪河”的理解融入了畫面。

《古渡新村》 董國杰
突破的表現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獨特和個性化,從而更好地表達其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觀一等獎獲得者楊德新的作品《仙境》,只要目光稍微停留片刻,你便能從云霧縹緲的畫面中感受到一種靜謐安寧的仙境般氣息,綠草地上的舍利塔,似隱似顯的汾河灣,浮霧隨風流動營造出的空靈,以清簡淡遠、肅穆寂然的格調,在地域性、時間性、空間性上,構成了對現實物象復制的超越,完美展現了黃河、汾河交匯處壯麗秀美的風情。

《生態汾陰沐榮光》 董智利
“形象”作為攝影中的視覺元素,通過靈動的構圖,多元化的表現形式,色彩的巧妙運用,能夠直接影響觀眾的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觀獲得優秀獎的作品,攝影師們精心布局,每個畫面豐富、立體,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參展作品或是反映后土祠建筑雄偉氣勢,或是反映黃河壯闊景象,或是反映汾河灣美麗景色,或是反映灘涂多彩富饒圖景,或是反映古建筑和地域符號,以自身獨特的藝術個性,展示了作為中華民族寶貴財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生態文明建設圖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