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做有愛心有情懷的科普人

——訪山西省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閆愛武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14

□記者 王捷 王永俊

今年年初,運城市科普作家協會會長、市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市形意八卦拳養生協會常務副會長閆愛武被評為“山西省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運城市獲此殊榮的只有4人。多年來,她熱心公益,用愛心和情懷,鋪就了她熱愛的科普事業,為眾多讀者解決了心理問題。近日,記者走訪了這位在科普戰線上踔厲前行的科普達人。

用心理學知識幫助老年人

2018年5月,閆愛武在幫助鹽湖區中心敬老院編寫《我愛我的祖國》文集的過程中,開啟了與老人們的親密交往。在一次次采訪中,閆愛武知曉了很多老人的人生故事,了解了他們的人生經歷、理解了他們的酸甜苦辣,特別是理解了老年人生活中的各種艱難。漸漸地,閆愛武和這些老人成了朋友。而老人們也通過聽她在敬老院開展的各種講座,大大提高了心理認知水平,也了解了更多新生事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因為掌握的信息有限,一開始,恐慌、懷疑、不安等情緒充斥在老人中間。為了幫助老人,閆愛武成立的心理小組,發揮了很大作用。閆愛武和敬老院的領導多次對留守在院里的全體人員,宣講國家政策、疫情防控基本知識和措施,包括如何正確戴口罩、正確洗手等。為了讓老人真正掌握7步洗手法,她告訴大家洗手“內外夾弓大力丸”的七字口訣,并要求每個護理員都要學會,并反復給老人講解。“我們每給老人講解一次洗手的方法,就是在和老人進行溝通,也是在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她說。

用自媒體寫作啟迪更多人

2018年5月,閆愛武創辦了自己的心理學公眾號“土能心靈修復”。很快,公眾號上的文章就在網絡上引起關注,并受到讀者的喜愛。自公眾號創辦以來,她堅持每周五發一篇心理學原創文章。由于她早年做過攝影記者,其中的攝影插圖都是她和攝影界的朋友拍的,都是有藝術品位的精美圖片。

她的本意是,用原汁原味的文字和圖片,給讀者純正、原生態的文字享受,用大自然的淳樸讓每個人的心靈都得到放松、有所感悟。她更希望,通過對公眾號里每一個細節的把握,讓讀者的心靈得以療愈。

閆愛武利用公眾號的文章幫助很多讀者減輕心理上的困擾,還將視角對準了老年人如何智慧養老、陽光養老,深受讀者好評。截至目前,閆愛武已在公眾號發表文章220篇,其公眾號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為什么給公眾號取名“土能”?閆愛武解釋: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土地是最大的財富。土能生萬物,“土”也是大地母親的代稱,土即是“母”,有“母”就有能量,母親的能量就是愛的能量。心靈修復的要點是“愛”,愛是解決一切心靈問題的源泉。

用專業化咨詢引導困境中人

在敬老院里,閆愛武利用心理學知識,幫助一些陷入困境的人走出艱難時刻,陪著他們走過人生低谷。

2019年,一名護理員護理的老人病情嚴重了,家屬考慮到她一人護理老人有些艱難,就把老家一個親戚請來一起護理。沒想到在這個親戚心里,護理員是他們花錢請來的,就應該完全聽她指揮,讓干什么就干什么。結果就是,護理員本來只需要護理老人,卻變成了要照顧兩個人,打飯成了三份,收拾床鋪也是三份,至于打掃房間、跑腿就更不用說,甚至有時還要被親戚訓斥。

這名護理員十分苦惱,多次找到閆愛武哭訴,閆愛武總是耐心地勸解開導她。其實,這名護理員和相處幾年的老人也有著深深的感情,只不過受了委屈后,她想找個地方傾訴,也需要閆愛武給她打打氣、給她安慰,把不良情緒排除掉。每一次傾訴后,她都感覺好了很多。最后,家屬把這名親戚勸回了家。這名護理員和老人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中。

事后,這名護理員非常感謝閆愛武,多虧了閆愛武的指導和陪伴,讓她度過了那段委屈又難過的日子。

2019年年末,敬老院里一位老人找到閆愛武,想請她幫個忙。見面后閆愛武得知:老人有個官司打了20年,勝訴后賠償卻一直沒有到位。直到近日,賠償的錢到位了,他非常感動,想請閆愛武幫他寫一篇稿子表示感謝。

當案子等基本情況都打聽清楚后,閆愛武決定幫助這位老人。她了解到,因為這個案子,老人的老伴去世,他的腿置換了關節,還有心臟病。而這個案子也導致了老人家庭不和。

事后,閆愛武認真思考了一下,著實為老人感到不值。這場官司打下來,他已是人財兩空,更別提幸福生活了。于是,閆愛武決定幫他緩和家庭關系。

在與老人的多次交談中,閆愛武給老人講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講子女的重要性,他心有所動,并答應春節期間把兒子叫回家過年。老人對閆愛武十分感謝,既感謝她幫忙寫表揚信,更感謝對他的心理輔導,他要放下過去的恩怨,輕裝養老。

能為更多人解決心理問題、讓更多人走出心靈困境,閆愛武也找到了自己更多的人生價值。

用心理環境治理帶動全院人

在鹽湖區中心敬老院,閆愛武的心理小組并不是人們眼中的“滅火隊”,而是心理環境治理的排頭兵和建設者。

她要求心理小組成員堅持學習理論知識,不僅從書本上學,還要堅持做筆記。通過學習,每個成員都有了較大提高,懂得了愛是自律的前提、是心態平和的前提、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通過學習,小組成員不僅工作中有了方法,同事相處更加和諧,自己也找到了和親人和睦相處的方法。

小組還經常采用實際案例對理論進行注解。例如,在講到“成功老化”的名詞時,閆愛武就以院內的耄耋老人趙丁文為例,請他講講他的人生故事。趙丁文老人是離休干部,從新疆建設兵團轉業回來,在敬老院里他助人為樂,始終為他人著想。如今雖已91歲,但他還是耳聰目明、腿腳利索,白天吃得好、晚上睡得香,擔任院民委員會宣傳組組長一職。心理小組成立以后,他還主動要求加入,并說:心理學以前沒有學過,現在要與時俱進,學學心理學知識。

閆愛武在敬老院里還成立了太極樁功小組。太極是一項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體育運動,也是綠色、安全、有效的健身方式,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每個成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每一次的太極樁功座談會上,大家總是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收獲讓他們常常欣喜不已。閆愛武也會經常告誡大家,心態平和是鍛煉有成效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心態,所有的鍛煉都會無效。

有段時間,因疫情,外面的老師無法到院內的老年大學分校上課。在征得院方同意后,閆愛武開始為老人上課,第一課就是她的心理學講座《養老需要和平共處,養老需要心態平和》。心理小組副組長、曾在講臺上宣講幾十年的院民委員會主任李淑琴也走上了講臺授課。這些課程深受廣大老年朋友的歡迎。

在敬老院的日子里,閆愛武的想法是:要想辦法讓正能量的活動開展起來,讓正能量的風氣弘揚在院內,這才是心理小組最好、最大的成效。

近年來,閆愛武和敬老院的老年朋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老人和她的這份情誼,也成為她人生最大的財富。讓這些老年人的心態更加平和,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讓他們的養老生活更加快樂,這是閆愛武的初衷。

用科普宣傳知識引導年輕人

在新時代,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標志的信息技術革命,正影響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在新的形勢下,閆愛武也在思考,科普服務更需要積極應用于新技術、新手段,與媒體聯姻,這樣科學知識才能更好地走進千家萬戶,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

為此,閆愛武經常給協會的會員們講:身為新時代的科普工作者,必須以自我革命的勇氣,主動融入新技術、新產業變革的歷史洪流中,積極參與互聯網等平臺引領的時代潮流中,實現新時代科普人的新作為、新擔當。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閆愛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不僅嚴格要求自己,更注重影響和帶動更多人走上科普寫作和科普宣傳之路。

在運城市科普作家協會中,也有很多年輕人,跟著閆愛武學習寫作、心理學、武術,甚至攝影、書法等。他們正在用“互聯網+科普”的方式,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

科普工作是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一環,“我們是生活在基層的科普人員,要用我們的基層工作,為科普宣傳大廈添磚加瓦,喚起公眾積極參與科普的熱情,大大提升科普的社會關注度。”閆愛武正用她手中的筆,滿懷豪情地書寫著她的科普人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