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一味禪茶潤鄉間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8-18

古樸雅致的大門,一側一整面墻的碧綠爬山虎為其增添了些許神秘,另一側一大片高稈月季花開正艷,又為其增添了些許生機。

打開這扇門,則是一方別有洞天的靜謐之地——自在茶舍。這里有菜園、有涼亭、有書房、有民宿……如約三五好友,品茗聊天,感知生活,好不愜意。

其特殊之處在于,它并非坐落于繁華的街道,而是在遠離喧囂的村莊——夏縣水頭鎮曹張村。

經過一年多時間發展,這里已然成為鄉間傳承茶文化的一個有力載體,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一抹特殊的亮色。

記者 王捷 文 / 記者 薛俊 圖

再續茶緣源于情系家鄉

遠離繁華都市,將茶舍開設在鄉村,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件“挺冒險”的事。但自在茶舍的主人馬水仙卻樂此不疲。

2006年退休后,她希望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便選擇了與茶為伴,在運城創辦了一家茶藝館。她的茶藝館不僅讓很多運城人愛上了喝茶、愛上了茶,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茶藝師,如今很多早已獨當一面。

馬水仙不僅從南方引入茶藝,更是將四川長嘴壺藝術引入運城,同時還注重原創,根據中華傳統文化、河東文化和民俗等,創作了茶藝表演。2017年,由她的茶藝館推送的個人和集體,代表山西前往貴州參加全國茶藝技能大賽,獲了大獎。

2020年,機緣巧合下,馬水仙結束運城的生意,在北京開了一家茶藝館。一年以后,盡管一切都步入正軌,但情系家鄉的她還是想回老家,她有了新的打算。

10多年間,她在北京、上海等地發現了很多用小院打造的茶舍,順帶民宿等功能。而在夏縣老家正好有個小院的她不禁想到,何不把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呢?

說干就干。

2021年,馬水仙開始著手做這件事,把老家的院子進行設計翻修,并于今年5月正式回來入住。

她為其起名“自在茶舍”。在她看來,每個人都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這又是難以實現的。她希望來到自在茶舍的人們,這一刻是自由的,這個溫暖自在、滋養身心的空間,可以幫助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品味歲月的意義。

古樸雅致充滿田園風光

穿過古樸的大門,再走過一條走廊,一個整潔美觀、錯落有致、種植著各種花草樹木的庭院映入眼簾。庭院里的涼亭可供人休憩,涼亭周圍既有黃瓜、韭菜、茄子、玉米等蔬菜,又有結滿石榴、棗的果樹,還有一個小水池,里面的魚兒歡快地游著,可謂處處充滿生機,愜意、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

跟隨馬水仙的腳步,穿過第一間茶屋,進深而去,又來到一個院子。院子一角有一圍欄,里面養了幾只雞、鵝,清脆的叫聲似在歡迎客人的到來。院子的另一邊有間客房,干凈、明亮、充滿現代氣息。據馬水仙介紹,這類客房目前有兩間,其中一間里廚房的灶具一應俱全,可供一家人前來小住幾天感受田園生活。

去年10月,鄰村有一個小伙子要舉行婚禮,因新娘是安徽姑娘,需要在夏縣本地訂一家酒店。小伙子在網上搜索時,發現了自在茶舍,特意前來了解情況。兩位新人發現這里整體環境非常好,當即訂了下來,并在這里舉行了迎親。

客房的旁邊,還有一間書房。目前,她正在將運城作家作品、運城文化、茶文化等相關書籍進行分類整理,讓人們在品茶的同時,可以手捧一本書,這對河東文化、茶文化也是一種宣傳。

繞過一樓,拾級而上,則來到了馬水仙特意打造的茶室。這里除了有一間能容納近20人的小型會議室,供人們前來品茗議事外,更像是一個小型的“展覽館”,館內陳展了馬水仙收集的各色茶品、各種茶具、各類民俗工藝品等。僅盛茶的大缸就有好多,上面的水墨畫全都是馬水仙創作,獨具特色。

而像大缸一樣的,還有點綴在茶舍各處的窗簾、掛畫等,也都是馬水仙和前來品茶的客人,通過對舊圍巾、舊桌布等物品進行重新利用,制作而成的手工藝品,環保又別有一番風味。

整個茶舍建筑精巧而不豪華,古色古香,簡潔大方,充滿田園風光。盡管在外人眼中,茶舍已初具全貌,但馬水仙覺得,如今的茶舍仍是一個粗線條的框架,未來還需繼續對其進行功能性的完善和細化。

搭建了解茶文化的平臺

茶是中國的國飲,也是中國獨有的飲品。在馬水仙看來,茶是雅俗共賞的,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原本就是深入百姓生活的,也代表著生活中的一種禮儀。“我們平時都會以茶來招待貴客,家里辦事擺酒席,也都會燒一鍋茶。”她說,“茶還是萬病之藥”,它雖只是一種飲品,但對很多疾病都有預防作用,可以說對人體十分有益。

近些年,百姓生活品質提高,精神層面追求多了,茶業也有了飛速發展。但一些誤導消費者的情況也隨之產生,比如茶葉過度包裝、茶藝表演不夠接地氣等,仿佛茶也變得神秘起來了。

因此,馬水仙更希望把茶葉本身的價值和文化傳遞給更多人。她不主張追求茶的品牌,而是做一些大眾化的、適合所有人的純茶,讓大眾“喝生活的茶”。

沏一杯茶,就是一種傳播。很多人在茶舍坐下來,靜享時光,在交談中,也是一種理念的滲透。

采訪當天,馬水仙就為記者講解了許多與茶有關的知識。比如,紅茶與綠茶是因為發酵工藝不同,綠茶雖然寒氣重,但并不是絕對不適合畏寒的人,只要比常人的量少一些,也能享受綠茶的清香。

而對于茶來說,并沒有真假,只有品質的好壞。有經驗的人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出來,如果不好分辨,可以選擇同等量水、茶進行沖泡,看整體味道、色澤,最后再通過聞,看葉底的薄厚等。

隨后,她還介紹了泡茶、喝茶、茶盤、茶寵、公杯、茶罐、茶濾、茶洗、茶點,以及茶會禮儀等相關知識。

茶舍就是一個平臺,你想了解的有關茶的一切,在這里都可以探討,“我們不會講一些高深莫測的東西,而是希望在潛移默化的交談中,讓人們更加通俗易懂地了解茶文化。”她說。

以茶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在馬水仙的引領下,很多人對農村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一些在城市居住的人住房觀念、生活觀念改變了,都想回到農村小院居住,吃農家飯、享受田園風光。而很多農村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每天下午,都會有一些鄉友來茶舍轉轉,品茶聊天,很多村民也都喜歡上了喝茶。

以前村民會把院子全部硬化,看到茶舍里自給自足的蔬菜水果,現在村民給自家村子硬化時也會開一塊地。村里但凡有紅白喜事,馬水仙都會義務招待前來的客人。

茶舍的出現也為新農村建設帶來新機遇,引來很多游客前來感受鄉村風光。10多年來,因為誠信的品質,馬水仙結識了一些合作伙伴,他們也都大力支持她深入鄉村的決定。為了讓村里更多人喝到好茶,養成喝茶的好習慣,她特意為村民量身定做了一款白茶,方便大家選擇。

因獨特的受眾視角,今年年初,運城市茶業協會專門為自在茶舍頒發了“2021年度茶文化進鄉村先進單位”牌匾。

馬水仙并沒有過多宣傳自己的茶舍,但口碑還是口口傳開了。前來安裝地線、空調的人,安裝完后會買一些茶品,并推薦給熟人。漸漸地,夏縣縣城、運城市區,以及外省的人也會慕名前來。

“最起碼影響身邊的人。”這是馬水仙的初衷,把飲茶的好處和茶文化告訴身邊人,這樣慢慢就會傳得更遠。

“茶,是集天地精華的靈物。茶人,更要看品德,做大眾喜愛的人。”她說。

自在茶舍的茶藝師喬婷,跟隨馬水仙已有8年,從最初的前臺,到如今的中級茶藝師,她對茶的理解愈發深刻,對做人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先做人、再做事”也一直滲透在她的為人處世中。

一座小院,一間茶舍,點綴在鄉間,浸潤于心田。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