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8-16
□郭益人
王旭升,萬榮縣埝底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畫院創作員,運城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隸書委員會主任,曾任萬榮縣書法家協會主席,現任萬榮縣書協名譽主席。
他是我的老師,四十歲出頭。有不知情者拿學生推斷老師,以為我老師年邁七八十。可不,我都奔七了。這很好解釋,能者為師。
我從小愛寫字,書寫了幾十年都是自學,認識不到投師的重要性。2014年,有書友引薦,投師王旭升。8年,我雖學得不咋樣,但也感受頗深,收獲很大。最大的感受是,不投師就是胡寫字;最大的收獲是,結識了一位好老師。我們是良師益友,我們是忘年之交。

王老師不僅是“書法人生”,立志一生從事書法;而且是“人生書法”,他人為書法而生。他的父親、舅舅,追溯到姥爺,都是一方寫字好手。受祖輩父輩影響,他自小對寫字情有獨鐘。上學時,他常在黑板上寫板書。
寫字歸寫字,寫字不等于書法,書法帶法有法度,是一門藝術。藝術來不得半點含糊,就是要依法寫字,不能隨心所欲。王老師走上書法藝術之道,是從學校的書畫班起步。而真正走上書法藝術正道,是1998年的拜師學藝。
荊觀圣,中書協會員、省書協理事,臨猗人。王旭升慕名前往,拜入荊老師門下。
這一拜,就是4年。

4年間,王旭升父親給他配置了摩托車,每星期騎25公里去臨猗,早出晚歸,一學就是一整天,回家用一星期消化練習鞏固,下星期繼續。4年,200多個星期,從未間斷。
這4年,荊老師不收學費還管飯。這4年,荊老師與王旭升結下深厚的師生情。恩師,不足以表達;父愛,才恰如其分,這是王旭升的切身感受。
荊老師發覺學生急于掙錢想辦廣告公司,立即制止:“不能急功近利耽誤書法前程!”發覺學生蠢蠢欲動要到北京一家公司寫字,月薪1500元,這對于當時只有200塊錢工資的工薪族來說極有誘惑力,荊老師果斷制止:“你的價值不只這眼前利益,而是要埋頭苦練,先成為中書協會員再說!”

做事,明理為先。故,名師指點重要,明師指路更重要,荊老師給學生指出一條光明正道。
王旭升對名師尊重,對明師尊崇。因為明師會在書法藝術、發展方向、做人做事諸方面全方位給以正確指導。
更難能可貴的是,荊老師虛懷若谷,謙遜禮賢。他覺得自己肚里的東西都教給學生了,學生需要換老師了,就建議學生向書藝更深更高的老師學習。荊老師幫學生牽線河南洛陽人士、書法名家劉聚森。
劉聚森一眼就看上王旭升,非常器重。一年四季,一季一次,一次4天。每次赴豫,第一頓飯都是在老師家吃,師娘的廚藝很好,飯菜美味可口,吃得香,吃得美。
王旭升擅長隸書,劉老師就以漢隸為教材,一對一,手把手教。一年下來,大見成效,王旭升成了劉老師的得意門生。第二年開始,王旭升就成了劉老師的助教,一直到現在。
王旭升學習老師好榜樣,心底無私天地寬。他求學路上的艱難曲折、經驗教訓,毫無保留地講給同行書友聽,經驗可供借鑒,教訓引以為戒,希望書友盡量少走彎路。

王旭升尊師之傳道,堅定不移走書法正道;聽師之授業,多年來,堅持不懈,一天不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按師之解惑,解決了書法一個個難題。
2012年,王旭升首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入展。從此,一發不可收。特別是四年一屆的國展,王旭升蟬聯兩屆,這在全國鳳毛麟角,入展近20次的王旭升早已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不忘初心 以書傳道
王旭升成了遠近書者的偶像,成了求學者的老師。他見長的隸書堪稱“河東一絕”……有人把王旭升的書法作品裝裱上墻,鞭策自己;有人把王旭升的書法作品噴繪制框,擺設家中,照著臨習;不少街道、旅游景點都有王旭升的題字牌匾;還有人不辭百里、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拜師學藝。
王老師為我們這些萬榮學生開辦了成人夜校,每天晚上8∶00~10∶00,給我們上課。他不光無私教我們書法,還搭上水電暖和筆墨紙硯。他根據每個學生的擅長點,因材施教,耐心教授。他教我們從書法源頭學起,懷仁集王羲之書《大唐三藏圣教序》。

2015年和2017年,王老師用兩學期給我們講授《圣教序》。每周日晩上一堂課,一個學期長達半年。
第一學期的教程是:學生每周選出一人上講臺臨寫《圣教序》中一二十個字;老師逐字點評,逐字講解示范;學生本周就練習這一二十個字。下周按教程照常進行。
第二學期的教程是:老師每周日講授《圣教序》一頁;學生本周就練習這一頁;下周學生交作業懸掛墻上,老師逐一點評批改;老師再講下一頁。這樣,周而復始。
經王老師的精心教學,我們都有長足進步,有專業更專的,有業余轉正的,走上書法專業化道路。
老師的好,追本溯源有好根。我常給人家講老師的好。人家一言以蔽之:“像他爸!”我也點頭稱是。
老師的好,還像他的書法。既像楷書,一絲不茍,筆筆鮮明,鐵骨錚錚,堂堂正正;又像隸書,藏首掖尾,端莊持重,含而不露,慎思篤行;還像草書,筆勢流暢,縱橫瀟灑,氣沖霄漢,放浪形骸。
字如其人也!這就是,好人好字,缺一不可;這就是,修身成就人品,人品成就書品;這就是,人品是硬牌,硬牌做底牌,底牌能贏牌;這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無論做什么,先要學做人。
王老師是性情中人,幽默風趣段子手,逗人一樂,惹人喜歡。他隨性灑脫,平易近人,我們都愿意和他在一起。我們以王老師為中心的“書之緣”一群,有時會利用節假日紀念日相聚,真有當年王羲之約友,在會稽山陰之蘭亭舉行盛會的感覺,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列坐其次,飲酒作詩。我們是喝小酒,拉家常,談書法,敘友情。其樂融融,其情暖暖。其間,我稱他老師,他稱我郭叔。老師沒輩分,稱叔有輩分。學生竟給老師當長輩!沾光了,我竊喜。
感恩王老師,是您把我們這群人帶上書法藝術之路,攀登書法藝術高峰。王老師,您在高處,一邊等著我們的到來,一邊登頂摘取書法王冠上那顆璀璨的明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