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8-10
□劉同華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論說必本于仁義”,所以光照千秋,千載而下散發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輝。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三字經》中就有這樣一句“范仲淹,懷天下”,朱熹更是用“以天下為己任”高度評價范仲淹。
宋人趙善璙撰有《自警編》,主要編輯記錄宋代名臣大儒可以為后人效法的嘉言懿行。其中記載,范仲淹在少年時期,就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標,一是做良相,一是做良醫。果如其志,范仲淹一生,為國家憂,為百姓憂,為天下憂,不論求學還是為官,始終堅持著“懷天下”的擔當意識。即便范仲淹被貶,初心始終不改,途經彭澤縣時,拜祭了當地的狄梁公祠,他為狄仁杰的功德所感,洋洋灑灑寫下近兩千字的《唐狄梁公碑》,立志愿以狄仁杰“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其至誠如神”為榜樣,報效國家、在所不惜。像這樣盛贊前輩名臣的文章,在范仲淹的文集中,并不多見。
直到晚年,其豪情壯志始終未改,臨終《遺表》,范仲淹仍然寫下對國事的記掛與期許:“明慎刑賞而使之必當,精審號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賢良,裁抑僥幸,制治于未亂,納民于大中。”足可見其至死不渝的與天下同憂樂之情。
在中華文化寶庫中,“憂樂總關情”始終是一顆極其耀眼的明珠,從對“道”的追求逐步成為對家國天下的情感,從哲學走向實踐,鍛造培育出特有的民族精神。
(《中國紀檢監察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