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古人修煉“辟谷術” 不是為了減肥瘦身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8-05

趙柒斤

時下,許多愛美人士采取“饑餓療法”減肥瘦身,并搬出古代“辟谷術”作依據。那么,古代的“辟谷術”等于“饑餓療法”嗎?

辟谷,又稱斷谷、絕谷、絕粒、休糧等,基本要義是“不吃糧食”。東晉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抱樸子》“雜應卷十五”曰:“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藥數十丸;練松柏及術,亦可以守中;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或春向東食歲星青氣,使入肝;夏服熒惑赤氣,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鎮星黃氣,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氣,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氣,使入腎。”也就是說,當時已流傳約百種辟谷方法,歸結起來無外乎是服石、服水、服藥、服氣辟谷。由此可見,“辟谷”不是“絕食”,而是用特殊的藥餌取代日常飲食。

據史載,早在秦漢時期,“辟谷術”就非常流行。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有一篇《卻谷食氣篇》,宛如專門研討辟谷的學術論文。最早見于記載的辟谷者為春秋時的魯國人單豹,西漢劉安《淮南子》卷十八“人間訓”謂:“單豹倍世離俗,巖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色。”《二十四史》中更有不少神奇的記錄。西漢開國功臣、運籌帷幄的張良曾苦修辟谷術。《漢書》云:“良從入關,性多疾,即道引不食谷,閉門不出歲余。”北宋齊州(今山東章丘)名士劉庭式(曾與蘇東坡搭檔,蘇任密州太守,劉為通判)不僅有娶盲女的千古佳話,還有精修“辟谷”的超凡脫俗。他在《宋史》中留下了驚鴻一筆:“絕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飛,以高壽終。”

不吃五谷雜糧意味著不食“人間煙火”,一個人不僅能生存,還“精力旺盛,氣力百倍”,自古就遭到質疑。三國杰出的文藝青年曹植堅持“人不食七日則死”的觀點,于是找來方士郤儉“演練”辟谷,結果卻讓他大開眼界。曹植在《辯道論》里說:“余嘗試郤儉絕谷百日,躬與之寢處,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則死,而儉乃如是。”

在古代,辟谷術的流行,其實有其深層的社會背景。張良練“辟谷”,防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劉庭式精修“辟谷”,為的是健身;葛洪等諸多方士修煉“辟谷”,求的是所謂“長生不老”。而老百姓苦演“辟谷術”,是為了保住小命。在道教興起的東漢中后期,社會黑暗、民生凋敝。因為底層民眾的糧食匱乏,“辟谷”作為一種“治餓”之策,在民間得到了全面推廣。清初杭州人陳芳生的《先憂集》“濟饑辟谷丹”條說,晉惠帝永寧二年又逢饑荒,京城大戶趁機“捂盤惜售”,抬高糧價,百姓苦不堪言。大臣劉景先上表進言,請皇上下旨全面推廣“辟谷術”應對饑荒,據說收效甚好。也有野史稱,劉景先表奏“濟饑辟谷丹”發生的永寧二年,其實是五胡十六國中后趙的年號——即后趙永寧二年,劉景先表奏的原因并非饑荒,而是因為當時后趙的京城被冉閔大軍圍困百余日,城中缺糧,劉景先希望用此方安撫人心、救濟災民。無論何因,人們都不難發現,古人修煉“辟谷術”絕不是為了減肥瘦身,更多的是為了保命。

 (《西安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