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8-08
□張麗娜
李賀,字長吉,唐朝中期的浪漫主義詩人,公元790年生于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宜陽三鄉的連昌河畔有李賀故里碑,當地人皆知李賀名號。
盡管這個已故去一千多年的李賀生前并未有甚功名,而且只活到二十來歲,但他寫的詩好啊,譬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
史書里說,李賀是李唐宗室的后裔,算得上是皇室宗親,他亦引以為榮。可惜他家是皇室的窮親戚,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比人們想象中的皇親國戚差遠了。
洛陽城里貴人多、機會多,李家人想進城發展,無奈洛陽物價高昂、寸土寸金,頗難立足。李家人買不起城里的好房子,只能厚著臉皮拜托親戚把仁和坊的房子暫借給他們住。
還好,李賀有才。
據《新唐書·李賀傳》記載,李賀才思敏捷,7歲便能寫詩文,擅長“疾書”,寫得又快又好,令人驚嘆。洛陽隋唐史學者王愷在《隋唐里坊春秋》一書中提到,當時的文壇大腕韓愈聽聞洛南有個神童,便在得意門生皇甫湜(音同十)的陪同下去了仁和坊,專程到李家拜訪,讓小李現場賦詩。
小李身材細瘦,“通眉長爪”,連心眉,胳膊長手長,看起來弱不禁風,筆下卻氣勢如虹。他以貴客來訪為題,“援筆輒就”,寫了一首《高軒過》,什么“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什么“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既巧妙地恭維了韓愈一番,又自信地表揚了自己一下。
韓愈乃“唐宋八大家”之一,識才,愛才。他讀罷此詩,驚喜不已,直夸小李了不得。據坊間小道消息,后來,韓愈曾把李賀帶到自己府上住了一陣子,還親自給李賀梳頭,教他作詩。得到大腕點撥,李賀進步神速,15歲時便已名揚京洛。
韓愈是唐代高官,曾以國子監博士身份分司東都,掌管洛陽。他比李賀大二十多歲,但這倆人都是文學愛好者,挺能聊得來,并時常走動。
18歲那年,李賀騎著小毛驢,揣著詩集去找韓愈,想請韓愈幫他宣傳宣傳。
韓愈忙了一天,本已累癱在了床上,一讀小李的詩,他立馬精神起來。這首詩叫《雁門太守行》,詩中寫道:“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描寫將士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畫面,本來是灰色寫實片,卻被李賀描寫成了絢麗魔幻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意欲摧倒城墻;將士們保家衛國奔赴沙場,鎧甲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金光……
韓愈拍案贊嘆:老天爺呀,小李寫得真美!
李賀有個姐姐嫁到了王家。李商隱娶了王家的閨女,也算是李賀的遠房親戚。
據李商隱回憶,李賀自打搬到洛陽仁和坊,每天一大早就騎驢出游,尋覓寫詩的靈感,有個小書童背著一個舊錦囊隨行。李賀騎著驢,一邊看風景一邊冥思苦想,琢磨出一兩句好詩,就隨手記下來投入囊中,晚上回家集中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
(《洛陽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