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8-10
□王涵
唐宋著名詩人也有許多人脫發,他們寫詩大嘆苦經。
杜甫45歲時寫下《春望》:“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用手撓頭,一撓頭發落掉一大把,連簪子都插不住了。
劉禹錫晚年寫信給白居易,也告訴他頭發稀疏的內心惆悵:“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頭發太少,帽子也戴不正了。
白居易對此頗有同感。他在《嗟發落》一詩中寫道:“朝亦嗟發落,暮亦嗟發落。”朝朝暮暮都在嘆息脫發,日腳過得大不如意。白居易還在《因沐感發,寄朗上人二首》中寫道:“年長身轉慵,百事無所欲。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短鬢經霜蓬,老面辭春木。強年過猶近,衰相來何速。應是煩惱多,心焦血不足。”白居易因為生怕洗頭會掉發,只好一年洗一次頭,也是一大怪事。不是他自己寫詩說,今人難以相信。
陸游在詩中感嘆道:“脫發紛滿梳,衰顏不堪照。”不過,這些偉大詩人的脫發,都在人到中年之后。“強年過猶近,衰相來何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公元1073年,蘇東坡前往常州賑濟災荒,正值除夕夜,再加上在野外居住,生活沒有規律,頭發紛紛脫落。他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寫道:“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于是,蘇東坡嘗試孫思邈的梳療法:每天梳頭百余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梳療,蘇東坡頭上不再落發,還長出了新發。(《新民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